鼓勵孩子,并教孩子贊美他人。 培養孩子敢于犯錯誤、敢于失敗的行為,學會面對失敗。 讓孩子解決自己的事。 有效的夸獎是孩子信心的源泉。 父母以身作則培養孩子的善行。 傾聽是一種很好的教育方式。
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才
在小威特學有所成后,人們開始議論起老威特培養孩子的動機。如有人認為他是在用造就學者的目標來教育兒子的;還有的則更赤裸裸,以為他是想造就一個神童而一鳴驚人。老威特對此感到委屈不已,認為這是對他教育目的的誤解。下面摘錄他在書中的論述,有助于我們更全面地理解兒童早期教育與孩子正常發育的關系: 我只是想把兒子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才,所以才挖空自己僅有的一點智慧,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盡力把他培養成健全的、活潑的、幸福的青年。 我喜歡身體和精神都全面發展的人。以我兒子為例,每當我看到兒子只熱衷于希臘語、拉丁語、或者數學時,就立即想辦法糾正他這種傾向。 人們以為我只是熱衷于發展兒子的大腦,這是錯誤的。我不喜歡沒有愛好和常識的人。我和妻子同心協力培養兒子在常識、想像力和愛好等方面的能力。我還努力培養兒子的情操和情感,使他具備高尚的道德和愛憎分明的品質。 我討厭所謂學者。所謂的學者都是些呆頭呆腦、形同枯木、板著面孔、難于接近的人。他們只懂得自己的那一點專業,為了顯示他們有高人一等的學識,不論對誰,走到哪里,總是一味賣弄他的專業,不管人家是否歡迎。對于專業以外的東西,他們一概不知,也毫無興趣。比如,他們非常缺乏常識,就像一些不食人間煙火的人。他們對時事問題等發表的拙劣看法,也會成為人們的笑柄。這就是所謂的學者。再聽聽他們所說的或看看他們所寫的東西吧,他們用些很少聽到過的學術用語和難于理解的裝腔作勢的話,讓人不知所云。他們視那些具備常識和愛好廣泛的青年為凡夫俗子,貶低那些善交際、具有生活情趣的人。我怎么能把兒子培養成這樣的學者呢?說我要造就神童而一鳴驚人的說法,更只不過是誣蔑而已。什么是神童呢?不就是溫室里的花草嗎?!如果我有把兒子培養成什么神童的企圖,那我不就成了傷害他人、冒犯神靈的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