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對只從表面進行評價的培養方法是抵觸的。父母應注意改正僅從表面評價的方式,否則容易助長孩子們的反抗心理。孩子們這種反抗心理的具體表現是:不活潑、不積極主動、干事吊兒郎當等等。換句話說,大人總是從表面進行評價,這是導致孩子失去興趣的根本原因。 通過分數、偏差值等表面數字評價孩子好壞的傾向越嚴重,孩子的敗興心理就越強,到最后將變成一個做什么事情都無干勁的孩子。 因為如此,才使我們痛感到加強培養孩子心靈的才能教育該是何等的重要!
“玩”學習
小孩都喜歡玩游戲,選擇孩子喜歡的游戲,通過反復讓孩子練習來增長其能力,是才能教育方法的一個重要特點。 游戲似乎與“教育”這個詞沒有多大聯系。一說教育往往認為是讓孩子做些不太喜歡的事。真正的教育的核心內容不是讓孩子做不喜歡的事,而是以“喜歡的游戲”來培養孩子的能力。這種教育方法絕不是“光玩不培養能力”。 幼兒教育就是讓孩子始于游戲的歡樂中,以此引向正確的方向。鈴木在《早期教育與天才》一書中有這樣一個例子: 有一個孩子,3歲時父母就讓他每天堅持練3個小時的小提琴。有的人認為:這么大運動量的訓練,有點太過分吧。而實際上完全不是什么過分,因為對他來說只是游戲,通過這種游戲獲得歡樂。每天玩3個小時小提琴,怎么算過分呢? 孩子的母親讓他練小提琴代替了玩木偶人,還讓他像聽情調音樂那樣,多聽幾次剛學過的曲子的錄音。他整天把小提琴作為玩具獨立演練。 如果父母總擺出一副嚴肅的“教育”架勢,孩子心里緊張就不可避免。如果能激發孩子對接受教育的興趣,孩子的能力就會不斷地得到提高。 鈴木才能教育學校開始并不讓收留的幼兒拉小提琴,而是先對其母親進行指導,以便她做到也能拉小提琴。然后,在家里讓孩子先聽將要練習的小提琴曲子的錄音。因為在一般情況下,即使母親想讓孩子練習,孩子也不完全都有愿拉小提琴的心情。 為了讓孩子不知不覺地養成自己也想練的心情,就要讓孩子在家里聽錄音,在教室里旁聽其他孩子演奏的曲子。并且,孩子的母親無論在家里、還是在教室里都要拉適合自己孩子練習的小提琴。總有一天,孩子會從母親手里拿過小提琴,并主動說:“我也想玩一玩。” 在培養孩子的記憶力方面,鈴木也強調“玩”的意義。 幼兒期是記憶力成長最快的時期,要訓練提高孩子的記憶力務必不要錯過這個機會,因此鈴木想到日本的俳句。俳句是詩詞中最精煉而簡樸的形式,既優美又樸素的語言,對孩子一生的記憶大有裨益。 于是,鈴木從許多短俳句中,挑選出易被孩子理解的俳句作為教材。當時,鈴木執教的“幼兒園”定員為60名,其中3歲、4歲和5歲的兒童各20名。4月份新入園的3歲兒童同高年級的兒童一起,每天新學一個短句,反復背誦,以加強記憶。 這種訓練法會大大增強記憶力。通過每天的訓練,孩子學習俳句的速度逐步加快,記憶的持續時間也逐漸延長,記憶能力也隨之不斷提高。 為了加強娛樂性和趣味性,鈴木把選出的100個短句分別寫在紙牌上,用這種紙牌形式讓孩子們高興地玩游戲。那些未記熟這些短句的孩子,玩這種游戲是很難取勝的。伴隨掌握的句子增多,孩子們說話的技巧和語調也逐步掌握,甚至進一步向獨立創作的方向發展。 彩票學習法也是鈴木獨創的新穎的學習方法。 無論是彈鋼琴還是拉小提琴,只要堅持每天練習,其能力就會不斷提高。但是,鈴木發現有的孩子不能堅持每天練習,總是無精打采地消磨時間。老師察覺后,常常讓這樣的孩子在每節課長時間地反復練習同一首曲子,并說:“還不行,再加把勁兒,一直到熟練為止!”而學生由于對每節課總是練習同一首曲子感到厭煩,漸漸滋生了抵觸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