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強子宮收縮:經上述一般處理,子宮收縮力仍弱,確診為協調性宮縮乏力,產程無明顯進展,可選用下列方法加強宮縮。 人工破膜:宮口擴張3cm或3cm以上、無頭盆不稱、胎頭己銜接者,可行人工破膜。破膜后,胎頭直接緊貼子宮下段及宮頸內口,引起反射性子宮收縮,加速產程進展。現有學者主張胎頭未銜接、無明顯頭盆不稱者也可行人工破膜,認為破膜后可促進胎頭下降入盆。破膜時必須檢查有無臍帶先露,破膜應在宮縮間歇、下次宮縮將要開始前進行。破膜后術者手指應停留在陰道內,經過1-2次宮縮待胎頭入盆后,術者再將手指取出。Bishop提出用宮頸成熟度評分法,估計人工破膜加強宮縮措施的效果。該評分法滿分為13分。若產婦得分≤3分,人工破膜均失敗,應改用其他方法。4-6分的成功率約為50%,7-9分的成功率約為80%,>9分均成功。 地西泮靜脈推注:地西泮能使宮頸平滑肌松弛,軟化宮頸,促進宮口擴張,適用于宮口擴張緩慢及宮頸水腫時。常用劑量為100mg,間隔2-6小時可重復應用,與縮宮素聯合應用效果更佳。 縮宮素靜脈滴注:適用于協調性宮縮乏力、宮口擴張3cm、胎心良好、胎位正常、頭盆相稱者。將縮宮素2.5U加于5%葡萄糖液500ml內,使每滴糖液含縮宮素0.33mU,從8滴/分鐘開始,根據宮縮強弱進行調整,通常不超過1OmU/L(30滴/分鐘),維持宮縮時宮腔內壓力達6.7-8.0kpa(50-60mmHg),宮縮間隔2-3分鐘,持續40-60秒。對于不敏感者,可酌情增加縮宮素劑量。縮宮素靜脈滴注過程中,應有專人觀察宮縮、聽胎心率及測量血壓。若出現宮縮持續1分鐘以上或胎心率有變化,應立即停止靜脈滴注。外源性縮宮素在母體血中的半衰期為1-6分鐘,故停藥后能迅速好轉,必要時加用鎮靜劑。若發現血壓升高,應減慢滴注速度。由于縮宮素有抗利尿作用,水的重吸收增加,可出現尿少,需警惕水中毒的發生。 前列腺素(PG)的應用:地諾前列酮有促進子宮收縮的作用。給藥途徑為靜脈滴注及局部用藥(放置于陰道后穹隆)。地諾前列酮2mg和碳酸鈉溶液1支加于10ml生理鹽水中,搖勻成稀釋液,加于5%葡萄糖液500ml中靜脈滴注,每分鐘1μg,能維持有效宮縮。若半小時后宮縮仍不強,可酌情增加劑量,最大劑量為20μg/min;副反應為宮縮過強、惡心、嘔吐、腹瀉、頭痛、心率過速、視力模糊及淺靜脈炎等,故應慎用。靜脈滴注時,偶見類似靜脈炎癥狀,停藥后常自行消失。 針刺穴位:有增強宮縮的效果。通常針刺合谷、三陰交、太沖、支溝等穴位,用強刺激手法,留針20-30分鐘。耳針可選子宮、交感、內分泌等穴位。經上述處理,若產程仍無進展或出現胎兒窘迫征象時,應及時行剖宮產術。 (2)第二產程:若無頭盆不稱,于第二產程期間出現宮縮乏力時,也應加強宮縮,給予縮宮素靜脈滴注促進產程進展。若胎頭雙頂徑已通過坐骨棘平面,等待自然分娩,或行會陰后-斜切開以胎頭吸引術或產鉗術助產;若胎頭仍未銜接或伴有胎兒窘迫征象,應行剖宮產術。 (3)第三產程:為預防產后出血,當胎兒前肩娩出時,可靜脈推注麥角新堿0.2mg或靜脈推注縮宮素lOU,并同時給予縮宮素10-20U靜脈滴注,使宮縮增強,促使胎盤剝離與娩出及子宮血竇關閉。若產程長、破膜時間長,應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2.不協調性宮縮乏力 處理原則是調節子宮收縮,恢復其極性。給予強鎮靜劑哌替啶100mg、嗎啡10-15mg肌注或地西泮10mg靜脈推注,使產婦充分休息,醒后不協調性宮縮多能恢復為協調性宮縮。在宮縮恢復為協調性之前,嚴禁應用縮宮素。若經上述處理,不協調性宮縮未能得到糾正,或伴有胎兒窘迫征象,或伴有頭盆不稱,均應行剖宮產術。若不協調性宮縮已被控制,但宮縮仍弱時,可用協調性宮縮乏力時加強宮縮的各種方法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