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際交流障礙引發學生心理問題 情商課需補上
上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目前已進入“高發期”,甚至危及孩子的生命。近日發布的《2010年上海中小學生安全情況報告》顯示,上海中小學生自殺死亡人數呈上升趨勢,2010年全年自殺死亡學生8人,初中學生2人,高中學生6人,比2009年增加2人。其中,因與家長發生爭執或不滿意家長管教方式而自殺的6人,因情感、學業壓力等原因自殺的2人。
未成年人的心理問題已越來越突出,學生備受學習壓力、異性關系、親子關系、師生關系、青春期問題、升學就業等問題困擾。專家認為,競爭壓力、親子矛盾、父母過高期望,以及學生心理調節能力差等原因,都是中小學生心理疾患人數增多的幕后“黑手”。
人際交流障礙引發中小學生心理問題
近日,上海市文明辦委托徐匯區文明辦和教育局開展的一項心理咨詢調研顯示,22.8%的學生面臨的困惑主要是人際溝通問題,包括與家人、老師、同學的關系等,此外還有3.8%的中學生人際關系很差,很難與他人融洽、愉快地相處。
從小缺乏伙伴,不懂交流,已經成為兒童發展過程中一個很大的問題。學習時主要面對書本,即使出現問題也比較簡單;可一旦面對老師、同學及家長,就比較麻煩了。一位初中女生與心理醫生交流,言談間顯得對人際交往十分困惑:盡管她已“小心翼翼”,可仍然處不好關系。
成人看來似乎很簡單的學生人際圈,對學生而言,其實很難。因為學生對于心理的調節能力,應對突發狀況的處置能力均遠弱于成年人。在國外兒童心理研究者看來,獨生子女是需要特別關注的群體,因為這個群體的孩子沒有兄弟姐妹,只以自我為中心。獨門獨戶的孩子與伙伴交流時間太少,亟缺情商的訓練和培養。這部分學生待人處事中,往往讓人覺得不夠熱情、缺乏耐心,有的甚至喜歡強詞奪理、不合群、孤僻等。個別男生甚至以極端的方式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導致傷亡事故發生。
更為糟糕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師、家長都能理解孩子的情緒問題。在中學生看來,教師代表著理想和公正,他們希望得到老師的關心和理解。一旦遭遇教師的不理解、不信任,他們就會繼發對抗心理或者壓抑情緒,甚至攻擊行為。同樣在家庭之中,近年來親子關系有日漸緊張的趨勢。因此專家指出,民主型的家庭才會給學生一個溫暖的港灣;專制式家庭的父母與子女則無法正常溝通。
慧根兒童情商教育樂園與您分享
QQ:228354587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