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5分鐘的差距是如何反映到母親和孩子的身上的呢?唐·沙桐對這兩組母嬰的情況進項了追蹤調查。調查共考察35個項目,并分36個小時后,一個月后,一年后和兩年后等四個時間段來進行。結果表明,這兩組母嬰在兩年后還因這15分鐘而存在差距。其差距不僅表現在嬰兒的哭泣次數上,還表現在母親的行動上。和嬰兒有過15分鐘接觸的母親常常愛撫嬰兒,報嬰兒,親嬰兒,對嬰兒說話等。和嬰兒沒有過接觸的母親則很少愛撫嬰兒,對嬰兒的清潔過分敏感,總擔心嬰兒尿濕了尿布。而且,在抱怨帶孩子煩人,帶孩子辛苦的問題上,兩者也有明顯的區別。尤其是男孩子與母親的關系問題上,兩者的差別就更加明顯,這是十分有趣的問題。 在此實驗基礎上再做進一步研究的是古力布蘭特大學的古拉烏斯教授。他也發現:兩年前,在孩子生下來的三天之內,能否給母嬰創造15分鐘的接觸機會,會影響到兩年后母親對孩子的譽愛以及言行舉止。根據這種觀點,古拉烏斯博士首先提出了“母子(女)情結”的看法。它的研究對后來的美國小兒醫學和心理學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確實,母親和孩子早早接觸會對母親的心理產生重大的影響。唐·沙銅箔使研究發現:孩子出生后的15分鐘是母子(女)關系的分水嶺。 母親的心理發育也有“臨界期” 森永良子先生是日本為數不多的,專門對小孩進行心理咨詢和治療的兒科專家。他曾在芝加哥伊利諾斯州大學兒童研究所任客座研究員。1976年后,開始在伊豆遞信病院工作,專門對兒童進行心理治療。醫院喂養了一群狗,專門供醫院進行動物實驗。 森永先生的實驗從虎犬蒂羅生孩子開始。蒂尼一共生下12只小狗。但因為是高齡生產,最后活下來的只有5只小狗。到第12天,我決定把一只叫“小甜餅”的小母狗從蒂民身邊抱走,放到家里養他三個禮拜。“盡管我不忍心讓狗仔這么小就和它的母親分離,但為了了解母狗和小狗隔離后所造成的影響,我不得不這樣做。” 小甜餅太小,養它可真不容易。據說,要用紗布裹住奶瓶喂它喝奶,要用溫水浸過的布擦拭肛門,幫助它排泄。通常小狗排泄是母狗的事情,母狗會用舌頭去舔,以對小狗的肛門產生刺激。三周后,既小甜餅出生的第五周,它在森永家里可以自己喝碟子里的奶,自己吃狗食,自己拉屎拉尿。它被養成了一只聰明伶俐的寵物狗。 三周后,小甜餅被重新送到母親蒂羅的身邊。當其它在母親身邊長大的兄弟姐妹在蒂羅身上找乳房吃奶時,小甜餅站在一旁遠遠地但著。過了好一會,它才想起大家在找母親的乳房,于是它自己也走了過來。結果,蒂羅拒絕它,并用低低的吼叫威嚇它,不許它過來喝自己的奶。同時,也不許它吃飼料盒子里的狗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