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公司放假咯,家長可以提前回家陪孩子!”美贊臣員工微博上說道。近日,美贊臣公司為0~12歲家長放假半天的消息引發網友熱議。據悉,為了鼓勵父母多陪孩子,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美贊臣公司呼吁將11月20日“國際兒童日”作為中國首個“陪伴日”,并身體力行為部分員工放假,此舉獲得了眾網友的集體點贊。
7成中國父母失“陪” 在早期教育專家們看來,“陪伴日”現象引起社會共鳴的背后,是眾多上班族無瑕陪伴孩子累積的愧疚和心酸。因為對于絕大多數中國80后父母而言,孩子缺“陪”并非個案。 最近《新周刊》進行的一項針對中國80后父母親子陪伴現狀的調查結果顯示,將近7成的80后父母平時無暇陪伴孩子。在超過2000個受訪家庭中,真正能夠給予孩子全職陪伴的受訪家庭,僅占到了9.17%。[1]除了陪伴時間嚴重不足,陪伴質量不高也是現代家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為數不多的陪孩子時間,其實多數是在吃吃喝喝中度過。美國《女性摯友》雜志等實施的一項調查顯示,媽媽和孩子共處時最常做的三件事竟然只是:吃飯,看電視和陪孩子寫作業[2],幾乎沒有陪伴質量可言。 “最近一段時間,我和老公幾乎天天都要加班,每天回到家時,孩子已經睡了。早上七點,孩子起床去上學,我們也只能匆匆打個照面。”34歲的廣州上班族鄭女士坦言,為了給孩子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和生活環境,工作已經占據了她大多數“親子陪伴”的時間,但是這種“犧牲”的背后卻暗藏著一個母親的種種心酸與無奈。“我自己有時候也會懷疑,這種犧牲到底值不值得,因為孩子很快就長大了!但是更多的時候,我卻不得不忽略孩子渴望我陪伴的眼神,在職場上繼續埋頭前行。” 同鄭女士一樣,上海的80后媽媽李女士也是一位忙碌的上班族。但李女士總嘗試給孩子足夠多的陪伴時間,每個周末都和孩子一起度過,可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孩子依然不夠自信,缺乏安全感。無意中李女士發現了問題的所在,原來“陪伴”并不是簡單的在孩子身邊。“他在玩玩具,我在看電腦;他在滑滑梯,我在看手機,這些都不是好的陪伴。真正的陪伴應該是和孩子有互動有交流的全心全意的溝通,以前的我并沒有做好。”李女士坦言。
“親子陪伴”不可或缺 早期教育專家表示,80后家庭的孩子之所以普遍失“陪”,除了80后父母身上背負的壓力過大,更為重要的是中國家庭普遍缺少有質量的“親子陪伴”意識。這種意識主要包括保證親子陪伴時間與提高親子陪伴質量兩個層面。 首先,父母應該意識到親子陪伴在兒童早期發展中的重要性。很多父母可能會覺得,孩子小時候吃好玩好就行了,反正并不會有太多的記憶,誰看都行。殊不知,孩子長大成人后的IQ和EQ,都與早期的成長經歷密切相關。孩子在嬰幼兒期,第一情感需求便是感受安全和信任,而這種安全和信任必須通過父母的關愛與呵護來獲取。缺乏父母關愛的孩子,在未來的成長過程中,會很難建立起對他人及周圍環境的信任感,也很難自信、獨立地去面對人生所必須經歷的種種挑戰。 其次,如何提高親子陪伴的質量,也是每一位父母應該思考的問題。高質量的“陪伴”不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陪著”,不是事必躬親的“看管”,不是“我是老媽我最大”的“說教”,而是真正把心思放在和孩子互動和交流上的用愛陪伴。這種陪伴是父母和孩子之間愉快而和諧的雙向溝通。當父母放下忙碌的工作,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內心,關注并重視他的需要,陪他共享一本好書、一部好電影、一頓美食、一個游戲,心靈的共鳴便油然而生。 中國的父母其實比中國的孩子更需要 “陪伴日”,早期教育專家說道,“陪伴日”的設立,是對父母重視親子陪伴的呼喚,可以讓更多的父母意識到親子陪伴的重要性。
國內首個“陪伴日”設立 記者進一步采訪發現,隨著“陪伴日”話題持續發酵,越來越多的早期教育專家開始關注并加入到有質量的“親子陪伴”討論中來,“陪伴日”的設立也獲得了網友們的廣泛支持。這是國內首個“陪伴日”概念的提出并得到實際的落實。據悉作為“陪伴日”的發起者,美贊臣公司已于11月20日當天身體力行為員工放假。“凡有0-12歲孩子的家長,可申請半天假期,提前回家陪孩子。希望大家利用這段時間為孩子精心準備一頓晚餐,或到幼兒園、學校接孩子放學,給他們一個驚喜。”除此之外,為了呼吁大家更多的關注有質量的“陪伴”,“符合條件的同事今后每個月還可以申請一個小時的‘陪娃假’”。 美贊臣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給孩子一生最好的開始”是公司一直堅持的理念,設立“陪伴日”是為了號召父母關注孩子在早期發展過程中的情感需求,不僅要騰出更多的親子陪伴時間,而且要讓親子陪伴更有質量。此刻父母的一分陪伴,成就未來孩子的無限可能,
“陪伴日”的倡導也是美贊臣今年提出的“1到無限”公益理念的延伸。美贊臣希望能夠借助“陪伴日”的設立和企業的身體力行,呼吁更多的父母用陪伴為孩子的成長加分。
如何讓每天都是“陪伴日” 國內首個“陪伴日”的設立和落實讓更多中國家庭開始思考“親子陪伴”的意義,也引發父母們思考,如何在保證陪伴時間的同時提高陪伴的質量,讓每天都是“陪伴日”? 育兒名博博主王人平建議道,“第一個是:陪孩子時,要有足夠的專注。”如果你一邊陪孩子玩耍,一邊玩手機,或者和孩子一起吃飯時只顧著自己津津有味地看電視,很少去關注孩子在想什么、一天過得怎么樣,這樣的陪伴就不會給孩子安全感。只有全神貫注地和孩子在一起,尊重孩子的想法,而不是去控制孩子、領導孩子,孩子才能從這種陪伴中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意。 在提升陪伴質量方面,王人平的第二個建議是:“在孩子需要的時候,我們都在。”如何體現這一點呢?一方面是要和孩子共度一些重要的日子,比如生日、節日等。另一方面,在平時的時間里,如果不能經常跟孩子見面,也要多和孩子通電話、視頻,讓孩子知道自己隨時能與父母保持聯系,父母永遠對自己敞開懷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