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羊城傳說
廣州又稱“五羊城”、“穗城”。 關于廣州的別名有一個美麗的故事,傳說周朝時廣州連年災荒,民不聊生。一天南海上空飄來五朵彩色祥云,上有騎著仙羊的五位仙人,仙羊口中銜著五色稻穗。仙人把稻穗賜予百姓,并祝福此地永無饑荒。仙人離去后,五只仙羊因為依戀人間而留了下來,保佑當地風調雨順。
百姓為感謝五位仙人,在他們降臨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五仙觀”,觀中有五仙的塑像,伴以五羊石像。
八和會館大門的傳說
清末佛山的瓊花會館因為粵劇藝人的起義而遭禁,伶人們也不得再演粵劇,瓊花會館也是不能再辦的了,后來鄺新華等人遵從師父的遺愿,在廣州的黃沙另建“八和會館”(關于“八和”的由來,一說是“鑾和”、“德和”等八個以和為名的堂名,一說是把“人”字拆開成“八”,以示粵劇藝人要與佛山瓊花會館這個粵劇基地分開了),而且,新會館的成立一定要比廣州所有的商行工會的會館要宏偉,以讓世人重新認識粵劇,以粵劇為豪!
新的會館的確建筑得很宏偉,為了襯起這個會館,大門也一定要夠高夠闊,但是要做這樣的門,首先就要找這樣大的木,但這樣一大片過的木材很難找,否則就只能用一塊塊的木板拼,但他們又不愿用拼出來的門,為此負責人很傷腦筋,苦無對策。一夜,華光師父向負責人報夢,說某處有巨木可作大門,于是第二天清早負責人就到先師指點的地方一看,不見什么樹木,唯見一個大水塘,本以為夢境為虛,后來他又想,會不會要藏在水塘底下,于是命人抽干水塘,果然在干涸的河床躺著一塊大柏木,關于樹木中的偉丈夫有“千年松、萬年柏”之說,這偌大一塊柏木,甚為罕見。于是黃沙“八和會館”的大門就是用這柏木做的,它比廣州陳家祠的大門還高還大,厚實、沉重,后來日本侵華,飛機轟炸廣州,黃沙一帶被夷為平地,“八和會館”也難幸免,唯獨就是這兩扇柏門,巋然不動,無損分毫。再到后來文革風卷全國,這兩扇大門被視為“四舊”,棄置陰暗街角,復又用作大貨車上下的搭橋,承受千斤重壓,文革后大門物歸原主,原黃沙的“八和會館”早已蕩然無存,在恩寧路的“八和會館”是權宜的會所,地方狹小,放不下這兩扇大門,于是這兩扇門放到了恩寧路后街的重建的“鑾輿堂”(舊時在“八和”外再衍生的戲班新人練武場所),黑漆漆的大門經歷了眾多滄桑,至今仍是堅固如昔,伶人到此憑吊,能生幾許慨嘆。
或許,粵劇也和世間萬物一樣,有盛有衰,但是,只要我們對粵劇有信心,有振興粵劇的行動,它一定也會象這兩扇大門一樣,重新站立起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