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a乱码日本中文字幕高清_德国一级毛片在线播放_97国产在线视频公开免费_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综合精品_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中國育嬰網
標題:
書中滴火麻
[打印本頁]
作者:
藍色誘惑
時間:
2011-8-4 23:05
標題:
書中滴火麻
麻(Cannabis sativa L)為中國古代重要經濟作物之一,其種子供食用;莖部纖維則為紡織原料。有關麻之文獻,散見于《詩經》、《山海經》及《禮記》等古籍中。然中國植物,以麻字命名者,尚有亞麻、黃麻、苧麻、苘麻、蕁麻、胡麻、田麻、篦麻、劍麻及蕉麻等。上述各種植物,在分類學上分別屬于八個不同科屬,故其親緣關系,頗為疏遠。然仍以麻為名者,實由于彼此之間,在形態上、或功能上均有相類似之處,如葉為掌狀復葉;或種子油有經濟價值;又或莖部纖維可供紡織之用等。故以一麻字概括之,然恐其與原栽種之品種相混淆,則多加一字以區別之。如由外地輸入,種子有油用者稱為脂麻,又稱胡麻;及有纖維可供紡織用者稱為亞麻;甚至植物形態似芭蕉者,亦稱蕉麻,蓋以其有纖維供制紙用。又如上例以功能或具共同特征,以為命名之植物,例子頗多,如參類、七類、桐類、葵類等皆是。
德人E. Bretschneider在其《中國植物學文獻評論》一書中謂:“凡植物之華名,僅以一字代表者,皆為中土固有植物。”又謂“中國文字,用以專記植物者,共有十個部首。植物之名稱,其字多由此十部首所衍成。十部首為:草、木、禾、米、麥、黍、瓜、豆、麻及竹。……麻之一字,今用以泛指一切纖維植物,原來殆專指大麻(Cannabis sativa L)者。”又記載古代山川形勢、物產貢品之《尚書?禹貢篇》謂“在青州(今山東省之東部)及豫州(今河南、湖北省之北部)之貢品中,主要為枲(即大麻)。”可見麻為我國最早栽種之作物之一,且貴為貢品。因此稱之為大麻。大者非指其植株或果實碩大。據《則陽篇》謂:“大,初也。”故大麻之大字,有原產及固有之意。據此,古籍中所謂麻,即今之大麻,實無疑異。
大麻為一年生草本,雌雄異株。據《爾雅》謂:“雄株為枲;雌株為茡,或稱苴。”又麻花為勃(見《氾勝之書》),果實古稱為蕡,或作黂。在《山海經》(成書于戰國時代)之《中山經》中,記載有“東南三十里曰依轱之山,其上多杻橿,多苴。”由“虎首之山,多苴、椆、椐。”又“東四十里曰卑山,其上多桃李苴梓。”又“雅山,其上多美桑,其下多苴。”又“區吳之山,其木多苴。”及“又東三十五里曰服山,其木多苴。”等,文中所記之苴,即為雌麻,其種子可作糧食。又上文所引之依轱山及服山一帶產麻地區,據考證即今日之所謂中原地帶。查該地區自古即以谷類為主要糧食。有所謂五谷者。《周禮》謂其谷宜五種。鄭玄注謂五種為黍、稷、菽、麥、稻。又《周禮天官疾醫》有五谷養其病。五谷即為黍、稷、麻、麥、豆。此外尚有九谷之稱。九谷者指一切粒食。《周禮天官》有三農生九谷。注謂黍、稷、稻、大麥、小麥、麻、大豆、小豆及秫為九谷。又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糧食標本中,除五谷外,尚有大麻種子。由此可見在西漢時期,麻子與五谷同為主要糧食之一。又《南齊書》載陳皇后生高帝后乏乳,夢人以兩甄麻粥與之,覺而乳足。是則南齊時尚以麻為粥飯之主糧;且目前民間尚有以火麻仁(麻子)粥作潤腸通便之用者。此外《食心醫鏡》亦謂麻子仁粥治風水腰重等疾。《禮記?月令》有“孟秋之月,食麻與犬。”之記載。又麻之嫩苗,亦可作蔬菜食用,見屈大均《廣東新語》。屈氏謂:“麻苗之稚者可芼,是白麻蓲。廣人多以醋炒食之。”但自從外地輸入芝麻后,大麻之食用價值,始退居為次要地位。然至今仍為極其重要之纖維作物之一。
在《詩經》(成書于春秋時代)十五國風中,有五國及周南、大雅等,十首詠及大麻之詩篇;即周南之桃夭、王風之丘中有麻、齊風之南山、陳風之東門之枌及東門之池、曹風之蜉蝣、豳風之七月、大雅之民生之什及蕩之什等。其中王風及陳風所歌詠者為河南省一帶風物,齊風及曹風為山東省、而豳風則為陜西省一帶。故《詩經》時代之植麻區,在黃河流域一帶。與今之產麻地區正相吻合。《詩經》不但提到麻子可作糧食,如“九月叔苴,采茶薪樗,食我農夫。”據毛詩傳疏謂,叔拾也;苴,麻子也,故詩意謂拾取麻子以供農民食用。此外對大麻之種植,以至加工取纖維之程序,亦一一見諸歌詠。如(一)關于藝麻方面:有“藝麻如之何?衡從其畝。”(見齊風之南山)(二)關于漚方面:有“東門之池,可以漚麻。”(見陳風之東門之池)(三)關于績麻方面:有“不績其麻,市也婆娑。”(見陳風之東門之枌)(四)關于杼柚(紡織)方面:則有“杼柚其空”之句(見小雅之大東)。蓋先秦時衣料,以絲麻并稱。據考古研究,先民在新石器時代末期,即所謂仰韶文化時期,已識用紡輪捻線,并以簡單織機紡織麻布。近年來曾多次發掘出石制或陶制之紡輪、骨針及骨錐紡織工具;又曾在浙江吳興錢山漾,發掘出紡織品,經科學鑒定,此等紡織品多以麻類纖維織成。故《淮南子?氾論訓》有“余伯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縷,手經指掛,其成猶網羅。”而《鹽鐵論?散不足篇》則有“古者庶人耋老而后衣絲,其余則麻枲而已,故命曰布衣。”又詩豳風七月之“無衣無褐,何以卒歲?”中之衣褐,均以麻布織成。又《禮記?禮運篇》有:“治其絲麻,以為布帛。”等大量記述以麻織成布之文獻。
一九五七年五月于陜西西安壩橋之西漢古墓中,發掘出之古物有銅劍、銅鏡、半兩錢及一張以植物纖維造成之壩橋紙。古人造紙,初以絲絮為材料,故《說文》有“紙,絮一苫也”之解釋,而紙字亦以絲為偏旁。惟因以絲造紙成本高昂,發展受限制,至西漢時代始轉用植物纖維代替絲以制紙。上述出土之壩橋紙,經鑒定是由大麻纖維所造成。從上述各文獻資料,均足以說明中國栽培麻類作物,其主要目的是以解決民生衣食為主,其次是發展文化事業――造紙。故歷代農書,對藝麻一項,均有詳盡論述,其中若干論點,至今仍具實際參考價值者。茲略舉一二說明之。如西漢氾勝之《氾勝之書》,分列“種枲”及“種麻”兩篇,前者目的在收纖維以織布,后者則在收麻子作糧食。故在種枲時提出“勃如灰,拔之。”(意即種雄麻,在花粉散放時,應收割。)南北朝時賈思勰在其《齊民要術》一書中,有進一步解釋,賈氏謂“未勃者收,皮不成;放勃不收,則驪。”(意謂未散花粉時就收割,則纖維未成熟,遲收割則纖維變質。)又謂“若未放勃去雄者,則不成子實。”(即言在雌麻田中之雄麻,作為授粉用,應在其傳枌后始拔去。)此種耕作方法,至今仍應用在篦麻及玉米之生產過程中。此外對大麻之耕作技術方面,有“春凍解,耕治其土。”(《氾勝之書》)下種則用“白麻子。……止取實者種班黑麻子。”一般下種時間為“二、三月,以三月為上時。”(《齊民要術》)但“寧早,勿失于晚。”(《氾勝之書》)“二尺留一根,稠則不成料。”(《四時纂要》)“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地薄者糞之,耕不厭熟。”(《齊民要術》)“雨澤時適,勿澆。澆不欲數。養麻如此,美田則畝五十石及百石;薄田尚三十石。”(《氾勝之書》)上引大麻之栽種技術,至今仍有現實意義。
古人對于植物資源之利用,首先在于所利用之植物是否高產,肯定其屬于高產品種后,則采取多元化利用。例如大麻,除利用其纖維作紡織材料;及利用其種子作糧食外。其根、莖、葉、果實及種子,均作藥用。其醫療價值,最早見于《神農本草經》,本經將麻黂列為上品,謂其“味辛平,治五癆七傷,利五臟,下血,寒氣。……久服通神明。”至《名醫別錄》則指出“麻黂有毒,功能破積止痺,散膿。……其子中仁,則無毒,然其性滑利。”又《本草綱目》則對大麻藥性,更為了解。《綱目》謂“大麻即今火麻,處處有之。……麻葉有毒,食之殺人,麻子中仁無毒。麻黂即子連殼者,其殼有毒,多服令人見鬼狂走。麻葉味平,搗爛傅蝎毒有效。……麻根搗汁或煮汁服,主瘀血石淋;治產難衣不出;破血壅脹,帶下崩中不止者,以水煮服之,有效。”
中國對大麻,不只栽種最早,認識最深,且能充分加以利用,如在紡織工業上、在食用價值上、及醫療保健上,均起重要作用。至于今日有以大麻作其他用途者,則未見之中國典籍。
歡迎光臨 中國育嬰網 (http://www.meishengo.com/)
Powered by Discuz! X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兰浩特市
|
新蔡县
|
平凉市
|
扶绥县
|
西安市
|
镇平县
|
兴和县
|
清远市
|
新乡县
|
龙泉市
|
临安市
|
赤城县
|
西乌珠穆沁旗
|
古丈县
|
教育
|
印江
|
抚松县
|
玉林市
|
达孜县
|
汉寿县
|
怀宁县
|
运城市
|
长丰县
|
舒城县
|
延安市
|
同江市
|
汝州市
|
宁乡县
|
始兴县
|
湖北省
|
合川市
|
隆化县
|
贺州市
|
翁源县
|
高台县
|
汾西县
|
逊克县
|
图们市
|
九龙县
|
樟树市
|
巴塘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