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厭食怎么辦?首先要弄清原因,其實小兒不同程度的厭食大多不是由于疾病引起,而是由于家長缺乏喂養知識、不良的飲食習慣、不好的進食環境及心理因素等原因造成的。若不及時干預,時間長了就會引起營養不良、形體消瘦、面色萎黃等癥狀,中醫稱之為“疳積”,嚴重者可影響到孩子的生長發育。專家建議,對于有疳積癥的孩子,可內養外調多管齊下,除了改善其喂養的外部環境、適當采用藥膳調理脾胃外,還可試試中醫傳統的“扎四縫”或捏脊療法來促進其消化功能。
捏脊:自己在家就能操作
捏脊是我國傳統醫學中另一種古老而實用的療法。人體背部的正中為督脈,督脈兩側為足太陽膀胱經,這兩條經脈是人體抵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線。捏脊療法就是通過疏通這兩條經脈來達到調整臟腑功能、扶正祛邪的目的,臨床上也常用來治療小兒疳積、消化不良、嘔吐、便秘、咳喘等癥。這種療法有簡便易行,痛苦小,見效快,且易學易懂易操作,有心的家長學會后,在家里就可常給寶寶做。
首先讓寶寶俯臥或側臥在床上,背部保持平正,肌肉盡量放松;家長站在寶寶身體一側,雙手食指半屈,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用食指中節靠近拇指側面的地方抵住寶寶椎骨,雙手大拇指與向上捏起寶寶背部正中脊椎兩側的皮膚交替自下向上捻動,一直推到頸后與肩平的大椎穴,一次捏五六遍。一般每天捏一次,7--10天為一個療程。
在捏背脊的過程中,還可適當用力拎起孩子的肌膚,稱為“提法”,每捏3--5次提一下,可增加對相應穴位的刺激量。提和捏的力度應以孩子皮膚微紅為宜,不可過度。
注意事項:
1、室內溫度要適中,捏脊者要先修整指甲,且手要夠暖,手法要輕快,用力和速度要均勻。
2、此法適用于半歲至六七歲左右的嬰幼兒,因為年齡過小的寶寶皮膚嬌嫩,力度掌握不好易損皮膚,而年齡太大的孩子則背肌厚,提捏難到位,療效不佳。
3、背脊皮膚有破損,或者患有癤腫、皮膚病及高燒時要暫停,有心臟病或有出血傾向的小兒不宜。
4、一般在早上起床前或晚上臨睡前進行效果較好,或是在飯后兩小時后再進行,每次捏的時間不宜長,3--5分鐘即可。
本文轉自<康,堯>小兒推*拿網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