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 經
世界上有將近半數的婦女都有痛經的問題,當中約有近十分之一的人每個月會痛上一、二天,甚至會影響工作和其他的活動。有時候這種毛病在生過孩子之后會消失,但很多時候它會一直持續下去。
研究人員測量有經痛的婦女,發現她們子宮內膜細胞制造的前列腺素量,比其他婦女多很多;她們體內血液中流動的前列腺素量,也同樣比較高。不過上述研究只到此為止,對大多數婦女來說,每個月仍然有幾天必須靠止痛劑來對抗前列腺素,而且有時候即使你吃再多止痛藥,也不能達到完全止痛的效果。其實有一個方法可能才是治本之道。與其把目標放在前列腺素上,不如把注意力改放在制造前列腺素的那些細胞上。我們都知道避孕藥丸能減輕經痛,因為它減少了子宮內膜細胞的增生,這細胞膜愈小,制造的前列腺素的組織細胞自然也會減少。
雌激素是女性的性荷爾蒙,每一個月經周期中,體內雌激素的含量也有高有低。它是促使子宮內膜細胞生長的原因。因此我們只是要使荷爾蒙每個月的高低變化不要起伏得那么大,那么子宮內的變化也就不會變得那么強烈,經痛自然也隨之減輕。
家庭治療措施
●保持溫暖
保持身體暖和將加速血液循環,并松弛你的肌肉,尤其是痙攣及充血的骨盆部位。多喝熱的藥草茶或熱檸檬汁。
●熱敷
在骨盆上下放置熱敷墊或熱水瓶,一次數分鐘,將加速血液循環,緩和痛經。
●泡礦物澡
在溫水缸里加入1杯海鹽及1杯碳酸氫鈉。泡20分鐘,有助于松弛肌肉及緩和痛經。
●經常運動
尤其在月經來潮前夕,走路或從事其他適度的運動,將使你在月經期間較舒服。
●服用止痛藥
阿司匹林、元胡止痛丸及撲熱息痛可緩解經痛。當經痛開始時,用牛奶送服1粒藥片,既不傷胃,也會防止經痛。
飲食與營養療法
利用飲食調整減輕痛經是解決痛經問題的有效途徑,雖然健康的飲食無法消除經痛,但對改善全身的健康狀況卻有神奇功效。下面即是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
●減少脂肪的攝取
脂肪會使雌激素含量上升,不論是動物脂肪如雞肉、牛肉、豬肉、魚肉,還是植物油如花生油。你的飲食中油類愈多,你體內的雌激素量也就多。如果你將飲食中的油脂量減少,雌激素在一個月之內就會明顯的降低。谷類、蔬菜、豆類和其他植物性食物能使不需要的雌激素排出體外。
●你可以多吃以下各種食物
全谷類:如糙米、全麥面包和燕麥。
蔬菜:菠菜、胡蘿卜、番薯、環芽甘藍或其他蔬菜。
豆類:豆子,扁豆和豆莢。
多吃水果,適量食用雞肉、魚肉,并盡量少量多餐。
●盡量少食用的食品
所有動物性食品:魚肉、豬肉、牛肉、雞蛋。
植物油:沙拉醬、植物性奶油、所有的烹調用油。
其他高脂肪食品:甜甜圈、洋芋片、奶油餅干、花生醬等。
●均衡體內的鈣質
研究顯示,攝取平衡的鈣質有助于減少經痛和經前癥候群(PMS)。鈣質對癥狀輕微的婦女尤其有效,對那些癥狀嚴重的婦女,它的好處還不是很明確。 一天1000毫克的碳酸鈣補充劑就足以減輕經痛和經前癥候群。
●減少鈣質的流失
在補充鈣質的同時,減少鈣質的流失同樣重要。因為我們吸收的大部分鈣質最后都排出體外了。大約60%至70%經過消化道的鈣質沒被吸收,而少量被吸收的鈣質,最后也隨尿排出;所以,應該將重點放在如何減少鈣質的流失。
動物性蛋白會增加鈣質的流失,它使腎臟自血液中拿掉更多的鈣,自尿液排出體外;如果不吃動物性蛋白,流失的鈣質就會減少一半。以下方法町以減低鈣質的流失:
1.不吃過量的鹽和糖。
2.一天喝不超過兩杯咖啡。
3.不抽煙。
4.禁酒,假使你在月經期間容易出現水腫,則酒精將加重此問題。
5.經常運動。
6,多攝取維生素D或其他維生素,多曬太陽(可以形成維生素D)。
●增加鈣質的食物
如果你想在飲食中增加鈣質的攝取,最佳來源就是綠色蔬菜類和豆科植物(各種豆類、扁豆和豆莢類)、牛奶。
●眼用維生素B6可止痛
維生素B6有減少疼痛的效果,如果你的飲食中缺乏維生素B群,你血液中的雌激素就會上升。另外有一些研究顯示,維生素B6還有助于減輕經前癥后群、過敏反應和其他癥狀。通常維生素B6的劑量是一天50—150毫克,請避免服用過量,否則可能會引發神經系統方面的毛病。
全麥、豆類、香蕉和核果類中都有許多天然的維生素B6,這些食物一旦經過精制,就會失去維生素B6和所含的纖維,所以應盡量避免精制食品。
●攝取必需的脂肪酸
Ω—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雌激素。事實上,飲食平衡,而且攝取足量Ω—3脂肪酸的婦女,經痛的情形都不嚴重。因為脂肪酸具有抗炎的作用,并抑制前列腺素產生。
●天然藥草
當歸可減輕痛經、腹脹、陰道干澀、憂郁,番椒、海帶也有幫助。人參對痛經也有效,但低血糖癥患者不宜。
●保健藥膳
①調經草湯
烏雞、調經草各60克,蔥、八角茴香各5克,植物油、精鹽,白糖、料酒各適量。將烏雞、調經草洗凈,烏雞切2厘米見方塊。將調經草及八角茴香裝入紗布袋。炒鍋內加植物油10毫升,油熱后投入豬肉塊,翻炒至水氣散出時,加清水1000毫升,放人蔥、精鹽、白糖、料酒及紗布袋,湯開后改用文火再煮90分鐘即可。佐餐食。此湯補氣行氣,調經止痛。適用于氣滯血瘀型痛經癥。
②當歸補血茶
當歸、熟地各10克,紅棗30克。將上述藥物放人砂鍋內加水煎煮,取汁。不拘時,代茶飲用,每日1劑。此茶能養血補血。適用于陰血虧虛所致的身體虛弱,面色萎黃,婦女月經不調等癥。
③黑豆蛋酒湯
黑豆50克,雞蛋2個,米酒120毫升。將黑豆、雞蛋洗凈放鍋中,加水適量,用文火煮至雞蛋熟后取出,去殼,放入鍋中,再煮一會兒即成。服時加米酒。吃雞蛋,喝湯。每日2次。此湯調中,下氣,止痛。適用于氣血兩虛型痛經癥。
④姜棗花椒湯
姜24克,紅棗30克,花椒9克。將姜、紅棗洗凈,姜切薄片,同花椒一起置鍋內加適量水,以小火煎成1碗湯汁即成。熱服,每日2次。此湯溫中止痛。適用于寒性痛經癥。陰虛火旺者忌服。
⑤糯米阿膠粥
阿膠30克,糯米100克,紅糖適量。先將糯米煮粥,待粥將熟時,放人搗碎的阿膠,邊煮邊攪勻,煮沸后加入紅糖即可。每日分2次服,3日為1個療程。間斷服用。此粥養血止血滋陰補虛,安胎,益肺。適用于血虛,便血及婦女月經過多,崩漏,孕婦胎動不安,胎漏等癥。注意,連續服用可有胸滿氣悶之感覺。故宜間斷服脬。脾胃虛弱者不宜多用。
⑥鮮益母草粥
益母草60克(干品30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先將益母草煎汁去渣,然后與粳米、紅糖共煮成稀粥。經前3—5日開始服用,溫熱服,每日1—2次。此粥活血化瘀,理氣通經。適用于氣血瘀滯型痛經,月經不調,產后惡露不止等癥。
⑦三花調經茶
玫瑰花、月季花各9克,紅花3克。將上3味藥研粗末,以沸水悶泡10分鐘即可。每日1劑,隨時溫服,連服數日,以在行經前幾日服用為宜。此茶活血調經,理氣止痛。適用于氣滯血瘀型痛經,月經量少,腹脹痛,閉經等癥。
其他療法
●指壓法
足部含有一些指壓點,被認為骨盆部位的脈絡相連。在腳踝兩邊的凹陷處的子宮與卵巢區,皆有指壓點。輕輕地用拇指與其他指尖捏后,接著跟腱而上,直至小腿肌。右腳做完,換左腳,各指壓數分鐘。
●練習瑜珈操
瑜伽也有緩和的作用。舉例如下。彎膝跪下,坐在腳跟上。前額貼地,雙臂靠著身體兩側伸直。保持這姿勢,直到感到不舒服為止。
痛經是指婦女在行經期間或行經前后,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劇痛難忍,且隨月經周期性發作的一種疾病。其分為原發性及繼發性兩種。原發性者多見于青年婦女,常隨月經初潮發;繼發性者多有生殖器官的器質性病變,如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癥或子宮腫瘤等。
為了防治“痛經”這個病魔,患有此癥的女性們,不妨每晚臨睡前喝一杯加一勺蜂蜜的熱牛奶,這對痛經,尤其是原發性痛經,可起到一定的緩解甚至短期消除痛經作用。還有,據有關專家介紹,如果經期疼痛劇烈,也可口服速效救心丸10~15粒,待疼痛緩解后,再每次含服4~6粒,每日2次,對氣滯血淤引起的痛經效果更佳。因為速效救心丸優選活血化淤、芳香開竅之中藥川芎、冰片等制成,可解除月經不調而引起的痙攣性疼痛。
值得注意的是,痛經的自療對原發性痛經效果很好,對繼發性痛經及有婦科器質性病變的人效果則較差,須配合藥物甚至手術治療。同時,在月經期應避免涉水及用冷水洗足或下身;不食生冷之物,保持精神愉快等等,這樣,您的“痛經”就會消遁而去。
相當數量的未婚女性,每次來月經前往往有下腹陣陣疼痛、腰膝酸軟、全身倦怠乏力等不適感,這就是令人特別苦惱的痛經。經期為何出現這類癥狀﹖主要是青春期女性的子宮頸比較細長,或未發育完好,經血流經上處刺激子宮肌收縮而造成的。
雖然絕大多數女性痛經屬于生理現象,但疼痛的惡性刺激常使人坐臥不寧、睡眠不安。美國一位婦產科專家提出的方案可幫你減輕痛苦:每晚睡前喝一杯加一勺蜂蜜的熱牛奶,即可緩解甚至消除痛經之苦。
為什么兩種如此普通的食物有這么大的能耐呢﹖原來得益于兩種礦物質鉀和鎂?牛奶含鉀多,而蜂蜜乃鎂的“富礦”?。研究表明,鉀對于神經沖動的傳導、血液的凝固過程以及人體所有細胞的機能都極為重要,它能緩和情緒、抑制疼痛、防止感染,并減少經期失血量;鎂能幫助大腦中神經沖動傳導、具有神經激素作用的活性物質維持在正常水平。在月經后期,鎂元素還能起到心理調節作用,有助于身體放松,消除緊張心理,減輕壓力。
另一個對付痛經的對策是借助維生素之功。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對經前緊張癥有顯著療效的B族維生素,B族維生素中又以B6最為重要。此種維生素能夠穩定情緒,幫助睡眠,使人精力充沛,并能減輕腹部疼痛,香蕉中含量較多,痛經女性不妨多吃一些。
若出現以下情況中的任何一種,就不是幾種食物所能解決的了,應趕緊去看醫生:
●年齡超過25歲?或已婚,特別是已分娩者,痛經很劇烈,不經治療難以忍受者。
●痛經逐漸減輕,但最近又加劇,有患子宮后屈或其他疾患可能者。
●經期體溫升高,甚至發高燒者,應考慮患子宮內膜炎的可能。
●經期過長或過短?正常為3~7天?,或出血量過多者,一般每天正常量需要6~8個衛生巾。
●經血中出現肝臟樣塊狀物,且大于小指者,應疑有子宮肌瘤等嚴重疾病存在。
●越接近經期下腹疼痛越明顯,而到經期第一天又消失者,為經前緊張癥的表現。
●正常經血呈暗紅色,含有陳舊性血液、粘液和脫落的子宮內膜?呈碎塊狀。若經血顏色淡茶褐色,或氣味發生變化者,應及早診治。
我過去每次月經來時,總是小腹疼痛難忍,畏寒怕冷,四肢冰涼。吃了許多藥,也不見好。后經一位老中醫診治,認為多由虛寒淤阻所致。授以熱敷、泡腳之法,經試用,有顯著效果。
熱敷:取肉桂10克,吳茱萸20克,茴香15克,元胡15克。以上四味中藥研為細粉末,用黃酒適量加熱并納入紗布袋中,在溫度適宜時(約50℃左右),放在丹田或小腹部,不停熨敷,每日一至二次,直至疼痛消失為止。
泡腳:取蒲黃20克,五靈脂20克,香附20克,元胡20克,當歸20克,赤勺15克,桃仁10克,沒藥10克。上藥加水3000毫升,煮沸15分鐘后離火倒入腳盆中,洗以藥液熱氣熏雙腳,待溫度適宜后雙腳浸泡于藥液中,每次浸泡30分鐘。每日中午、晚上各熏洗一次,每劑藥可重復使用兩天,于經前三天左右開始用藥,連用3~5劑,連續用3個月經周期。
經過兩三個月經周期的熨敷,加上中藥泡腳,我的痛經癥沒再復發。我把這個驗方介紹給不少人,她們使用此法,也都或治愈或好轉。 (徐佩)痛經的女性常在月經前后或經期出現下腹部疼痛,或伴有腰骶部疼痛。有的人疼痛劇烈,甚至還出現了其他癥狀,例如嘔吐、面色蒼白、手足冰涼等,嚴重影響了正常學習、工作或生活,這時往往需要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