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中暑多發生于2—10個月大的嬰兒。由于年輕的父母唯恐孩子著涼,給孩子身上裹著大衣、毯子,還要用上熱水袋、電熱毯等,加之房間門窗關閉,室內空氣不流通,使孩子如同生活在“人造夏季”,致使體溫逐漸上升,等父母發覺時,孩子已處于高燒之中,形成冬季“中暑”。
嬰兒易發生冬季中暑的原因,還與其體溫調節中樞功能尚未健全,對外界氣溫的適應性較差有關,尤其是出生后5個月以內的嬰兒,他們產熱量大,而出汗散熱又
較緩慢,這種產熱和散熱的不協調,使嬰兒容易在環境影響下出現高熱。俗話說:“要得小兒安,須帶三分饑與寒”。這就要求年輕的父母一定要學好嬰幼兒保健知
識,既不能讓孩子著涼,又不能讓孩子“中暑”。
寒從腳起,冬季注意腳的保暖
冬天氣溫很低,孩子的腳部保暖工作尤其需要重視。人的雙腳離心臟較遠,血液供應少,如果受涼,微血管要痙攣,進一步使血液循環量減少。
孩子腳的表面脂肪很少,保溫能力很差。冬季雙腳站在地面上,會散發大量的體溫,使腳的溫度降低,從而增劇微血管痙攣,供血受阻又進一步降低雙足的溫度。這樣不僅導致凍瘡,而且影響內臟,成年人還會引起胃痛、下腹痛、月經不調、陽萎、腰痛、腿痛等疾病。
另外,一旦腳部受寒后可以反射性地引起上呼吸道粘膜微血管收縮,纖毛運動減慢,身體抵抗力削弱,于是潛伏在鼻咽部位和新侵入的病原微生物就乘機大量繁殖,使人傷風感冒、發生氣管炎等疾病。
腳的保暖關鍵在鍛煉和穿好鞋襪。孩子冬天最好穿棉襪和棉鞋。冬季濕冷地區可穿著抗凍瘡襪,因為濕度能加劇雙腳的溫度散發,造成微血管痙攣、供血受阻和組
織壞死,形成凍瘡。抗凍瘡襪有防止微血管痙攣和保持血液循環暢通的作用。另外冬季穿的襪子、鞋墊和棉鞋等應經常烘曬,只有鞋襪干燥,才能保暖。
不要忽視耐寒鍛煉
俗話講“春捂秋凍”,有些父母,惟恐孩子凍著,天氣一涼,就不讓小兒出屋,小兒呼吸道長期不接受外界空氣的刺激,得不到耐寒鍛煉,接觸了感冒病人后,因
對病原菌抵抗力差,很易患病。所以,應該堅持讓小兒做戶外活動,天氣冷可選擇太陽光充足、風較小的時候,讓小兒在大自然中活動半小時到一小時,可提高小兒
的體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