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的發展
在字匯、句子的長度和復雜難度上,都比以前更為進步。句子中所使用的助詞、副詞、介詞、連接詞、感嘆詞及量詞等用語有增加的趨勢。
語言上的進展,使得幼兒在控制行為、接納他人的指示、自我表達和與他人溝通等能力上也大大擴展。
能記住自己家的住址。
能接電話,并傳達簡單的訊息。
喜歡聽故事、有韻律的兒歌,開始能意會一些簡單的幽默及笑話。會創造新故事或替舊故事編一個不同的結尾。
邊做邊說的現象在四歲半、五歲之后有降低的趨勢。有些心理學家認為人們以語言,思想控制行動的能力是由外頭(邊做邊說)而內穩(邊做邊在心里盤算)逐漸發展而成的。例如常見的團體游戲「老師說」:「老師」可以給任何指令,如「用手摸你的鼻子」、「把左手放在頭上」等,但只有在附加上「老師說」時,才可以做這個動作。如果沒加上「老師說」而照做的話就算錯。四歲以下的幼兒玩這個游戲時,往往很容易犯錯,他們的行動很容易受聲音本身影響。四到六歲之間,這種辨別、控制能力有相當大的進展。這種能力會影響到幼兒其它方面的自我控制能力,及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設計、執行計劃的能力。
認知的發展
分類能力
四歲的幼兒能夠按照物體的屬性作簡單的分類。例如給他們三張圖片:各為一只貓、一只狗和一輛火車,四、五歲的幼兒已經能選出火車為三張中的異類,而貓和狗可以歸為同類。但是若要求他們對選出的貓和狗的圖片給予一個名稱時,就很少能答出來。
數概念
給幼兒二十塊積木(其中紅色三角形、藍色三角形、紅色正方形、藍色正方形各五塊),要他們把相同的放在一起。更年幼的幼兒們往往會把一紅一藍配在一起,或把一塊三角形放在一塊正方形上面做成一個房子。大部分四歲的幼兒都能按照顏色或開頭來分類。有些經過嘗方式,能成功地同時考慮顏色及形狀而分為四堆,可是若問他們:「我們能不能把紅色三角形及紅色正方形混為一堆?」「它們為什么中以放在一起?」他們雖然在操作上能夠區分這些都是紅色,但是卻未必能回答以上的問題。若問:「紅色的積木多還是紅色三角形多?」很多幼兒會回答「一樣多」。因為他們很可能只把「紅色三角形」與「所有的紅色三角開」與「紅色正方形」來比較,而不是把「紅色三角形」與「所有的紅色積木」比較。這表示:這個年齡的幼兒在操作上可以作單項或多重分類,但是對于類別之間的層層關系還不能完全掌握。
給四、五歲的幼兒一堆長短不一的竹棒,要他們像樓梯一樣從最短的排到最長的數目少的時候還可以,一超過四、五根就可能有困難。五、六歲的幼兒一再嘗試以后,有些或能成功,但如進一步要求他取出第三短或第三長的就未必能順利執行。
這些現象也表示:雖然很多四、五歲的幼兒都能數數到十,甚至到一百,但是對于數的概念仍在發展中。另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給他們五朵花分別插在五個花瓶中,問他們:「花和花瓶是否一樣多?」他們都會說「一樣多」,如果把花瓶中的花拿出來放成一堆,再問:「現在花和花瓶是不是一樣多?」,大部分四歲的幼兒可能都會認為「現在花變少了」。因為這個年齡的幼兒判斷多少很容易受長度的影響。部分五歲的幼兒在數過之后,雖能會發現仍然一樣多。更大的幼兒就會覺得「這個總是真是荒謬,不用數就知道,剛才一樣多,現在當然還是一樣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