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堯小兒推拿是中醫外治法的一種,可治療小兒便秘、腹瀉、疳積、斜頸、小兒麻痹后遺癥、發熱、咳嗽、驚風、嘔吐等疾病,特點是不用打針吃藥,沒有副作用,孩子容易接受。其治療原理是醫生根據病情,以不同的推拿手法作用于人體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的生理、病理狀況,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在家庭和幼兒園中常用推拿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功能紊亂等。以前,在人們的概念中一直以為推拿只適用于成人,殊不知,它還是一種很好的兒童保健方式,能起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功效。
推拿的基本手法包括:推法、拿法、按法、揉法、摩法、掐法和捏法。這里,我們就為父母們介紹一下這些動作的要領。
一、推法
推法在小兒疾病中應用廣泛,其手法就是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指面沿一個方向運動,應用中可根據不同需要采用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
直推法
是以拇指撓側或指面或食、中指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直推法應用相當普遍,凡“線”性穴位以及面狀穴位都可運用直推法,具有舒筋活絡除病的功效。
分推法
用兩手拇指指面或撓側或食指指面自穴位向兩旁推動,其軌跡成“← •→”或“? ?”,稱分推法。分推法多用于小兒發熱,腹痛,便秘等實癥熱癥。
旋推法
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做順時針或逆時針的旋轉手法。旋推是小兒推拿的特有手法,是補氣補血的重要手法,多用在小兒厭食、腹脹等病癥。
愛心提示:
1、推拿時上肢要放松,直推時拇指或食指和中指指間各關節要自然伸直。不要有意屈曲,尤其指下要實而不浮不滯,用力要均勻一致。旋推時拇指接觸面要緊貼穴位,不要左右偏頗。
2、推拿頻率一般為100次/分左右。
3.推拿時一般要使用滑石粉或爽身粉等介質,以防推拿時皮膚破損。尤其在夏季,小兒哭鬧皮膚有汗時更應注意手法的輕重緩急。
二、拿法
用拇指與食、中指相對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相對用力提捏或用拇指與其余四指相對捏而上提。拿法多用于外感風寒或風熱,頭痛、發熱、無汗、肌肉酸痛等均可采用拿法?伸钚巴獬、活血止痛,小兒腹脹、腹痛、夜啼均可用拿法治之。
愛心提示:
1、操作時肩臂要放松,提起時不要擺動,捏而提起應自然。
2、使用拿法時要根據病情酌情使用力度,病情較輕者可用輕拿,病情較重者多采用重拿。
3、父母應注意修甲,以防劃破寶寶的皮膚,一般頻率為50次/分即可。
三、按法
以拇指、中指指端或指面或手掌,在選定的穴位或部位上用力向下掀壓稱為按法。按法應用范圍相當廣泛,可用來止痛、活血、散絡。凡可以針刺的部位,均可用按法代替。指按時接觸部位面積小,作用力度要比掌按為強本文轉自康堯小兒推拿網 引用請注明
本文指導醫師 康堯兒科推拿門診 王德敏醫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