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是否僅僅單憑智商就能夠肯定一個人是不是天才呢?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傾向于認為,標準化智力測驗中成績突出者,只是意味著智力水平高,這只不過是一種潛力,而不是成就;蛘哒f,他們只能算“潛在天才”,還不能說這類人就已經(jīng)可以被看作真正的天才人物了。 如今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天才不能只看智商,而應該是一些具有由杰出的實際成就反映出來的高度創(chuàng)造性,并能以超常的智力,而不是由于家系背景的關系,在藝術、科學或其他方面作出無論在他生前或者在他死后都具有極高價值的創(chuàng)造的人物。 天才的遺傳已經(jīng)受到更多的人的關注和重視,相信沒有先天的稟賦,后天的“熱情和勤奮”只能起有限的作用,難以甚至根本無法達到天才所能達到的創(chuàng)造高度。但是,光有遺傳的、“潛在的”天賦,仍然算不上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天才。 幼年的非凡悟性,父母的培養(yǎng)訓練,本人的自覺刻苦缺一不可 以“潛在的”音樂天才來說,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艾倫·溫諾在《創(chuàng)造的世界———藝術心理學》中指出:“幼年的非凡悟性、父母的培養(yǎng)訓練,以及本人的自覺的刻苦學習,這三者對于一個作曲家或演奏家的成長具有決定性的意義。”“盡管神童們的音樂才能出現(xiàn)得很早,但沒有嚴格的管教和正規(guī)的訓練,它是不會成熟的! “小提琴之王”尼科洛·帕格尼尼從五歲起,他的父親發(fā)現(xiàn)兒子具有不平常的音樂稟賦后,就把他關在房間里,也有人說是關在地牢里,逼著他開始練習演奏,每天連續(xù)十個小時以上,只有在六歲那年一次因麻疹或猩紅熱之類的疾病出現(xiàn)“強直性昏厥”幾乎死去才中斷過幾天。隨后,帕格尼尼即師從劇院管弦樂隊的小提琴手安東尼奧·塞爾維托(Antonio Cervetto)和熱那亞第一流的小提琴家賈科莫·科斯塔(Giacomo Costa),正式學習小提琴。后來,他又去意大利北部的帕爾瑪向小提琴大師亞歷山德洛·羅拉(Alessandro Rolla)求教。此后,不管在什么時候,盡管他生活放蕩不羈,也從未停止過技巧的探索。 帕格尼尼的實例充分說明了一個“潛在天才”是怎樣成為一個真正的天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