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暴打孩子想到的
我的同學的孩子和我的孩子同班,她的兒子學習成績較差。一次我們聊到
孩子的成績時她止不住后悔地說,本來她的兒子小學時在班內學習成績較好。
只是由于一次家長的失誤使得孩子一蹶不振,從而使得學習一落千丈。
那是孩子在小學三年級時,老師給孩子告了狀。我的同學夫妻二人都是非
常要強之人,哪里能容得老師請家長啊,回到家夫妻二人叫齊號子將孩子暴打
一頓。從此孩子就恨上了告狀的老師,上課經常與老師對著干,老師則開始不
僅刁難孩子,還在其它的老師中敗壞孩子。使得其它老師也對孩子有了成見,
因而孩子就破罐破摔地在所有的課堂上搗亂。孩子的學習成績就可想而知了,
最終的結局很是不好。
我的同學事后了解到真相,原來是孩子的同桌說話被老師誤解了。老師上
課點他的名,他不服氣,課堂上就和老師辯論起來了。老師一怒之下告了孩子
的狀,因而出現了上面的一幕。
事后我仔細分析了這件事情的原因結果,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一、 老師請家長的原因:
1、 孩子真正是上課搗亂了,老師一怒之下請了家長。這種情況希望所有
的家長能理解老師的處境,因為課堂上個別同學的不遵守紀律確實是使講課老
師深惡痛絕。
2、 老師誤解了孩子,像我的同學的孩子那樣。
3、 老師別有用心故意刁難孩子。
二、 家長的對策:
1、 對于第一種情況,一般情況下回到家后不要懲罰孩子。本來孩子被請
家長就已經很害怕了,家長一旦懲罰過頭使得孩子產生抵觸情緒就得不償失
了,以后也就無法對孩子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管教。可以對孩子說明上課說話
或小動作的危害,告誡孩子以后盡力克制自己,再出現問題就采取懲罰措施。
好習慣是逐步養成的,一蹴而就不可能達到目的 。
2、對于第二種情況,可以問清孩子上課具體做了些什么同時問問他的鄰
桌,也就是說盡力搞清楚事情的真相。根據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對策。
3、對于第三種情況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可以和老師進行溝通,了解老師
刁難孩子的真正原因,找到原因對癥下藥解決問題,對孩子、對老師、對自己
都有好處。
總之,無論如何都不能懲罰孩子,更不用說不問青紅皂白在惱怒情況下暴
打孩子了。冷靜是處理好問題的最好辦法,希望家長引以為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