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玄奘之路戈壁成人禮圓滿結束 8月6日,由“玄奘之路商學院戈壁挑戰賽”衍生而來的青少年成長勵志活動——第七期“玄奘之路戈壁成人禮”在甘肅敦煌落下帷幕。包括64名青少年在內的138名隊員在4天內沿著當年西路軍的行進路線,成功徒步穿越了75公里的無人戈壁、河谷、丘陵,為他們的成人路上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成長路上的一次壯行 據了解,此次行程東南起甘肅省瓜州縣境內石包城,西北至瓜州縣境內塔爾寺,共計75公里。隊員們沿途會經過石包城、樓樓山、旱峽沙山、東漢大墓子母闕、唐代塔爾寺等自然和歷史人文景觀。來自60多個家庭的64名孩子與家長共同經歷了一場最接近自然的“親子戶外歷險記”,開啟成長路上的第一次壯行。 耿先生的兒子今年13歲,作為家里的獨子從小就養成了衣來張手飯來張口的習慣,這次是用iPad 4作為獎勵才哄來戈壁的。在4天的戈壁跋涉里,他和耿先生一路攜手向前,當整日坐在辦公室的爸爸因疲憊不堪想要放棄的時候,他會用依然稚嫩的雙臂攙扶著爸爸到達終點,沒有一次掉隊。有時候還會幫助同行的小隊員背行李,幫助領隊叔叔一起分發食物,儼然成了隊友中的“頂梁柱”。 當孩子把一碗熱騰騰的羊肉湯端到面前,耿先生已哽咽得說不出話,轉過身偷偷拭去身為人父的喜悅的眼淚。“這是他第一次為我端飯,沒想到這次參加戈壁成人禮會對他的影響這么大,這次戈壁行的意義對孩子和我來說都是一次成人禮。”耿先生意味深長地說。 在戈壁徒步的4天時間里,每天提前回到營地的孩子,會為父母搭好帳篷、打好飯菜,對于很多孩子來說,這也許是他們第一次給予父母幫助,第一次開始懂得感恩父母,真正內心的成長和壯行由此開始。 行走的力量 8月的戈壁灘上,平均氣溫33°,每天20多公里的徒步。早上5點半,天色微亮,小隊員們和家長從營帳里爬出來,他們幫助父母收起帳篷、整理行裝,早飯后伴著初生的太陽便開始了一天的艱難跋涉。蒼茫的戈壁灘一望無垠,沒有任何遮擋,陽光直剌剌的照在孩子們身上,衣衫被汗水浸濕了幾遍,體力也逐漸下降。前行還是上車?糾結、猶豫在有些小隊員心中滋生。可是,途中即便是有人中暑、有人腳被磨破,最終,卻沒有一個孩子坐上被大家戲稱為“收尸車”的收容車而放棄前行。 每天傍晚接近營地的那段路程是最難熬的,一天的勞累、接近透支的體力,但沒有人放棄。孩子和家長們互相攙扶,拖著沉重的腳步,拄著登山杖艱難地行進。當旗門前的鼓聲響起,孩子們身上燃燒的斗志也被點燃,張開雙臂向著終點線做出最后沖刺,擁抱屬于自己的勝利。行走帶給孩子們的力量是不拋棄、不放棄、堅持到底的感悟和信念,這種信念就像一粒種子落進孩子們的心田,在內心生根、發芽、成長。或許沒人能說清這究竟是怎樣的影響,但改變卻在內心真實的發生,通過行走讓孩子們的內心逐漸強大,充滿力量。在未來成長的路上,這段經歷也將幫助孩子們更有勇氣和信心戰勝人生旅途的每一個困難和挑戰。 “其實,在人生道路上沒有所謂的終點,只有我們不斷給自己定下的目標。那些目標就如同今天沖過的終點一般,有時候看上去遙不可及,但是只要一直在走,一直在努力,不管速度有多慢,總能到達終點。”一位小隊長在戈壁成人禮的日記中寫道。 戈壁成人禮活動的主旨,就像在其路上的那句話:在孩子心中種下成功的心錨。這是一場體驗、教育和學習融合的經歷,潛移默化又深刻地影響著孩子們的內心成長。原北京新東方學校校長周成剛說:“玄奘之路戈壁成人禮象征著中國素質教育的開始,這樣的素質教育才能讓中國的孩子們更好地參與國際競爭,成為世界公民。”對于目前社會的青少年教育,需要更多能觸發內心、正確引導孩子價值觀、人生觀的非課堂式教育模式的出現。引導非強壓,才能保持孩子們自由的靈魂、激發創意的思維,才能更好的成為有競爭力的世界公民。 玄奘之路戈壁成人禮 由行知探索旗下的玄奘之路組委會發起的“玄奘之路戈壁成人禮”活動已成功舉辦了四個年頭,近700位家長與孩子走上戈壁,形成了傳承中國精神和文化底蘊的青少年成長勵志教育風潮,同時也引領著青少年素質教育的新方向。致力于打造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青少年成長勵志品牌的“玄奘之路戈壁成人禮”,成為獨具中國精神和文化氣質的青少年成長勵志課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