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蕃茄田藝術,帶孩子看見世界、看見自己 2013杭州歐亞少年兒童藝術文化交流周圓滿落幕。蕃茄田藝術帶領大朋友小朋友,在杭州一起和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們,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交流盛宴,不只帶回榮耀,更帶回滿滿的夏日回憶 五天四夜的活動,于杭州市民中心拉開序幕,現場展出200幅來自中、俄、韓、烏茲別克、埃及等地的少年兒童創作作品,每個作品中所述說的故事,與其呈現的不同文化風貌,都讓人為之著迷。當然,這些作品也都獲得此次藝術交流展的獎項肯定,每個孩子都是興高采烈的拉著爸爸媽媽一同分享這個榮耀的時刻。更有孩子可愛的打電話給沒來的媽媽說:「媽媽,我比賽沒有得金獎,得了銀獎,但是沒有關系,我會繼續努力。」蕃茄田藝術的孩子在這次作品的參賽中,獲得了七金、四銀、五銅的好成績。但我們帶領孩子參賽的原因,并不是要讓孩子的畫作去評比高低,而是透過參賽的交流,去和別人相互學習。而獎項的頒予,也只是希望能藉由這些肯定,來鼓勵孩子在未來藝術創作的道路上,能夠相信自己的能力,繼續前進。 蕃茄田藝術,更透過此次難得的交流機會,于交流周期間舉辦蕃茄田藝術「樂藝」藝術交流座談會。特邀臺灣前朱銘美術館-馬幼娟女士,前來和蕃茄田藝術的家長們進行交流。在座談中,家長們拿著自己孩子的作品,詢問馬老師的意見,也將平常藝術學習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一一拋出。一位來自溫州的家長說:「我的孩子畫的好不好?現在我們讓他自由創作,那什么時候該讓他們學習技法呢?」這其實是所有家長們的疑惑,到底孩子畫的好不好?什么時候又該讓他更「專業」、畫得「更好」呢? 馬老師認為,創作的本身并無好壞,不同的畫法、不同的線條、不同的顏色配置,這都是風格。像一些年紀小的孩子的作品,運用軟性的顏料,不打底、沒有框線,筆觸非常自由,展現出非常令人驚艷的創造力;而年紀較大的孩子,學過不同的繪畫技法,在顏色運用、線條刻畫也更為細膩,整體畫面配置也相對平衡,作品的細節也越發精致。這兩類的作品沒有好或者更好,只是在不同年齡階段,對于工具的掌握以及表達方式的不同。馬老師希望家長可以放下這個擔憂的心,讓孩子自由發展。讓藝術,成為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一種紀錄生活的痕跡。若是孩子表達希望自己可以學得更多,再開始讓孩子去學習不同的藝術創作技巧也不遲。
在這次的歐亞少年兒童藝術文化交流周中,作品的參展、評比,都不是活動的重點。蕃茄田藝術,帶領孩子們參與此次活動,是為了讓來自中、俄、烏茲別克、韓國的孩子們,透過各種活動,去認識別人與自己的文化,在了解之后,進而肯定彼此。也讓參與的家長們,透過座談的交流,更進一步了解孩子的創作。蕃茄田藝術,帶領孩子看見世界,也看見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