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節七天黃金周期間,很多人選擇了現今比較時尚的旅游過節,對此中國消費者協會投訴部主任邱建國和中國公安大學教授王大偉做客中國經濟網《我消費》欄目時表示,春節出游應該注意避讓和防范,維權意識不可少。 春節放假既要理性消費,又要放松身心,很多朋友都選擇了現今比較時尚的旅游過節。邱建國建議,在春節期間有出行計劃的家庭或者消費者,應當注意: 第一,盡量地做到避讓,避讓一些熱門的線路,熱門的景點。因為今年春節很多收費站都是免費,所以還要注意避讓一些道路,避讓一些熱門公路,防止擁堵。 第二,注意謙讓,在旅行過程當中可能會遇到很多不愉快,包括堵車、排隊的情況,該謙讓的要謙讓。 第三,注意維權,在自己權利受到損害的時候,不該讓就不讓,該爭取的權利就要爭取。權利永遠要靠自己,靠別人都不行。 王大偉表示,過去有句話非常好,“刀傷藥再好,不如手不刺口”。千萬不要被人騙了再去報警或者是投訴,那都晚了,最重要的是防范。春節是旅游的高峰,同時也是旅游危險的高峰期,過去有一個小順口溜,“二月新春較平安,年前早把欠債還,廟會燈節少向前,兒孫不叫離身邊”。 王大偉談到,二月有幾個比較容易受傷的關口,一個是購物陷阱,第二個就是踩踏,第三個就是走失,旅游的時候應該特別注意這幾點。比如在本市旅游,在廟會、燈節帶著孩子出去的時候,一定要提防孩子走失。可以給孩子穿一個紅色容易發現的衣服,告訴孩子:如果丟了就站在原地,等爸爸媽媽來找自己。北京曾經有一年出現彩虹橋事件,一個橋上踩死37個人。所以帶著孩子游玩的時候,一看人多就抱著孩子離開。外出旅游,一定要注意走失和踩踏兩類危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