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搜索》中,女主角因沒有給大爺讓座而受到網友的人肉和責罵。23日,杭州一小伙子因為不讓座,被扇耳光,引發網友熱議。浙大社會學教授馮鋼24日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表示,道德畢竟是一種自律而不是他律,當事人不能用暴力去要求別人遵守道德。 23日,杭州K192公交上,一小伙坐在車廂中部的“照顧專座”上,旁邊站著一對夫妻,妻子手里抱著幾個月大的孩子。 司機連播4遍“請給有需要的乘客讓個座,謝謝!”,可小伙依舊“無動于衷”,最后竟被那位丈夫連扇5個耳光。小伙被打得鼻血直流,眼鏡也被打飛,斷成幾截。 此事件經媒體報道后,便迎來了網友的熱議。 大多網友對打人行為表示不滿,網友“A-ha-Kyla”說:“讓座是一種美德,但要遵循自愿原則。打人就不對了,他也是花錢坐公車的。” 也有人懷疑不讓座的小伙如同《搜索》中的葉藍秋一般另有隱情。網友“di-do-di”表示,萬一那小伙身體不舒服呢。 此外,也有網友力挺打人者,網友“五岳散人”說:“一個健康人坐在公交的“照顧專座”上,他給老弱病殘孕、抱小孩的乘客讓座不是道德義務,而是必須做的。打人不對,但這種不守規矩的人該打。” 對此,浙大社會學教授馮鋼表示,年輕小伙給抱小孩婦女讓座是應該的,但是不能排除小伙子是否存在一些特殊情況。 浙江省社科院助理研究員王平分析,小伙不讓座被扇耳光這種極端現象跟目前社會存在的競爭壓力和普遍的焦慮感有著分不開的聯系。 讓座是種美德,不給老弱病殘行動不便者讓座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會道德風氣不好的一面,但道德畢竟是一種自律而不是他律,“當事人不能用暴力去要求別人遵守道德啊。”馮鋼質疑,難道用暴力就能鞭策道德的進步? 此外,王平提到,現在的公交車設計有“照顧專座”,廣播會播放“請給有需要的乘客讓個座,謝謝!”的溫馨提示,這些人性化的設置是一種進步,但從規則和要求到主動和自律意識的達成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 他也表示,坐在“照顧專座”上的健康人的確有責任給老弱病殘和行動不便者讓座。 而回顧此前媒體報道,因“讓座”而引發的各種事件也頻頻出現。 例如有報道稱有網友將不讓座女孩的照片傳至網絡,發動網友進行人肉搜索。甚至也有老人因姑娘不讓座而一屁股坐在人家腿上的“鬧劇”。最近,淘寶甚至熱銷“假肚皮”,其中一個購買理由就是假扮孕婦,享受公交讓座優待。 另外,一些地方出現老人坐公交主動帶小板凳上公交,也有老人委婉拒絕年輕人讓座,體諒年輕人上班辛苦。 “我們應該更多地通過自身的道德行為去感染別人而不是要求別人。”馮鋼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