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產乳制品、特別是嬰幼兒配方乳粉的質量安全狀況是歷史最好時期,消費者可以放心購買”,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28日報告中提及的上述內容,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各方質疑聲不絕于耳。 三年前,中國乳制品行業遭遇三聚氰胺重創,幾大乳業巨頭均告虧損。時至今日,雖然陰影漸漸遠去,但國內乳品質量安全事件仍頻頻見諸報端,消費者對于國產乳品的信心仍然不足,針對“歷史最好時期”引發的爭議,5月30日,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理事長宋昆岡做客中新網視頻專訪時表示,這種結論的得出,是近三年來中國乳業進一步整頓改造所取得的成功。 焦點一:“歷史最好時期”有何依據? 回應:嬰兒配方奶粉抽查合格率超99% 宋昆岡坦言,“歷史最好時期”的消息傳出以后,社會非常關注。而輿論焦點自然集中在這個“歷史最好時期”是怎么得出的結論?對此,宋昆岡再次進行了說明。 首先,他認為,“歷史最好時期”結論的得出是近三年來中國乳業進一步整頓改造所取得的成功。第二,根據近兩年來技術監督部門和相關機構對市場上銷售的嬰兒配方奶粉進行監督、抽查,合格率超過了99%。“所以我們認為,目前我們嬰兒配方奶粉的質量是歷史最好的時期。”宋昆岡說。 焦點二:奶粉是否合格如何檢測? 回應:64項檢測指標世界最嚴 99%的抽查合格率似乎很能說明問題,但如此高的合格率是如何檢測出來的,檢測內容涵蓋哪些指標,無疑也是人們關心的問題。 對此,宋昆岡做了詳細說明。他介紹,我們國家生產嬰幼兒配方的奶粉,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了,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我們國家就生產嬰幼兒配方奶粉了。實際上我們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技術進步現在是第四代,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制定標準,經過1993年、1997年,到2010年4月頒布了新的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標準。 這個標準的制定,是參考了世界食品發展委員會的標準和《中國城鎮居民膳食營養素推薦表》這兩個標準來制定的。宋昆岡說,該標準的技術水平是很先進的,也是世界上最嚴的標準之一。為什么這么說?因為這個標準定了64項指標,如果刨除標簽一項,其他理化指標有63項。包括營養指標,包括微量成分,維生素、礦物質,一些微量成分,然后還包括衛生指標,像微生物、污染等指標,一共是63項指標,所以這個標準還是很嚴的。 焦點三:生乳標準遠低于發達國家? 回應:標準只是推薦性的最低限度 在“歷史最好時期”引發爭議之前,就曾有一些消費者和媒體質疑,中國的生乳標準遠低于發達國家,甚至比歐盟和美國對于菌落數的標準高出20倍。對于這一說法,宋昆岡也坦承,“中國這個標準確實比較低。” 但是宋昆岡進一步解釋說,首先,這是一個推薦性的標準,它只是一個最低的限度,但是不排除企業可以高于這個標準生產。 第二,這個標準和嬰兒配方奶粉的標準并不產生必然的關系。因為首先企業可以尋找好的奶源;另外雖然它的水分高了,但是嬰兒配方奶粉它是干的。所以嬰兒配方奶粉和這個原料里的技術指標低,沒有必然的關系,這是關于原料。另外,大宗原料,像乳清粉、乳清蛋白,這些都是進口的,我們國內不生產,全部從國外進口。并且在進口的時候,檢驗也是很嚴的。 第三部分就是微量成分,像礦物質、維生素這些微量成分,有一大部分也是進口的,而且對這個微量成分國家管得很嚴,要有備案。 第三,企業的技術裝備條件,包括它的工藝水平,在2011年,按照新修訂的審查細則對企業重新進行審查,實際上這個技術的門坎提高了很多。包括企業的規模對它有一定的要求,達不到這個規模的不能發展。另外從技術裝備條件和檢驗手段來說,要求也是很高的。 焦點四:乳制品問題根源何在? 回應:主要是職業道德問題 自從三聚氰胺事件以后,國內乳制品的質量問題一直是大眾關注的焦點,然而關注并沒能杜絕事故的發生,有關乳制品質量問題的報道屢見不鮮,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源在哪兒呢?宋昆岡認為,主要還是職業道德問題。 宋昆岡首先介紹了奶粉的生產工藝,他說,雖然在中國它的歷史比較短,但它是一個傳統的食品。雖然奶粉就是把牛奶水分蒸發完,變成粉狀的。但是加工的過程不是我們想像的那么簡單。以前大家想奶粉營養比較差,蒸發嘛,把水分蒸發干就成了粉了。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它的蒸發是在真空狀態下進行蒸發的,然后再進行干燥。實際上它對溫和的殺菌,溫和的蒸發,我們叫它傳統的加工工藝。 那么問題是出在哪兒呢?宋昆岡說,就是職業道德問題。 他說:“如果是技術問題,一般不會出大問題。比如說有時候,特別是在加工奶粉的時候,有時候他掌握不太準,水分高了,潮了,我們叫潮粉。潮粉溶解度差一點,雜質度高一點,這一般是屬于技術性的問題。如果是大的問題,那就是職業道德問題,比如三聚氰胺,這是屬于職業道德問題。” 宋昆岡認為,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倡導企業誠信體系建設,保障企業的誠信操作,這方面的工作是非常有益處的。 焦點五:洋奶粉比國產奶粉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