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化名)是6年前出生的。不幸的是,媽媽在分娩時突發羊水栓塞身亡,浩浩同時患缺氧缺血性腦病,最壞的結果是腦癱。 父親索賠無果后,把孩子留在連云港東海縣醫院,獨自離去。 6年來,浩浩成了事實上被遺棄的孩子。生命最初的6個月,他的家在兒科病區,由14個護士輪流照顧,還專門排了值班表。6個月后,醫院把他托付給護工撫養至今。 6年過去了,浩浩沒有法律意義上的名字,也沒有戶口。雖然法院明確判令生父將他接走,但對方拒絕履行判決。浩浩,這個被醫院撫養大的孩子,很快就要到上小學的年紀了,他未來的路在何方? 悲劇發生 母親去世 他被生父遺棄 下午4點半,浩浩從幼兒園外的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爸爸媽媽”。 浩浩飛快地跑了出來,一頭拱進了“爸爸”程師傅的懷里,“媽媽”陸阿姨在一旁給他戴上了帽子,“風大,別凍著。” 從幼兒園回到家中,浩浩一屁股坐下來就打開電腦,程師傅和他擠在一張凳子上,一起玩“憤怒的小鳥”,這也是程師傅每天下班回家的必修課。 游戲玩累了,程師傅拿起玩具槍和浩浩對打起來,滿屋里跑來跑去。跑累了,浩浩一下子跳到陸阿姨身上,“只要我在,他就不坐椅子。”陸阿姨說著,一臉幸福。 生活在幸福中的浩浩,有著讓人心酸的經歷——2006年10月13日,既是浩浩的生日,又是媽媽的忌日。 生他時,媽媽突發號稱“產婦殺手”的羊水栓塞,搶救無效死亡。幾乎就在同時,浩浩被診斷出缺氧缺血性腦部疾病,臉色青紫、呼吸困難,必須進行搶救治療。 妻子突然死亡、兒子身患重病,浩浩的爸爸董軍(化名)認為,這一切都是醫院的過錯,向醫院提出賠償10萬元的要求。醫院則認為,產婦是因羊水栓塞死亡,與醫院無關。后經法院審理,也認為產婦的死亡并非醫院過錯,醫生已盡全力搶救。 索賠遭到拒絕后,在浩浩出生的第5天,董軍和其他家里人突然不辭而別,留下了虛弱的浩浩躺在病床上,從此再也沒有回來。 在醫院渡過最初的6個月后,浩浩來到了現在的家,程師傅是醫院的一名護工,醫院對他了解,因此放心地把浩浩寄養在了他的家中,并每月給付1200元的生活費。 所有的這一切,浩浩現在毫不知情,他自以為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家庭圓滿。 實際上,程師傅夫婦連他的養父母都談不上。 辛酸的成長 14位好心護士當了6個月的媽 浩浩不知道,自己出生后的前6個月,曾經有過14個媽媽。 當時,浩浩出生后就沒了媽,又遭父親拋棄,身邊沒有一件衣服,更別提奶粉和尿布了。 兒科病區當時有14個護士,她們承擔起照顧浩浩的責任,今天你買一件衣服、明天她帶一床小被子,有孩子的護士帶來嬰兒推車,為浩浩縫棉襖、棉被,沒孩子的就自己掏錢買奶粉和尿布。沒幾天,該有的就全齊了。 浩浩脫離危險后,護士們把他單獨放在兒科一個使用率不高的高壓氧房里,方便在工作間隙照料。一聽見哭鬧聲,護士們就抱著哄浩浩,下了班還要給他清洗整盆的尿布。就這樣,浩浩跟隨護士媽媽走遍了整個病區。“人到哪奶瓶跟到哪。”時間長了,住院的病人和家屬都知道,這個孩子是兒科病區的寶貝。 護士長還特意排了照顧浩浩的值班表,護士們白班夜班輪流倒,常常上了一天白班,還要留在醫院值浩浩的夜班。護士小芹回憶道,“自己沒孩子,晚上摟著浩浩,就怕壓著他,不停喂奶,換尿布,沒一個晚上睡得踏實。” 浩浩留滯醫院,是醫患糾紛的產物,雖然要沒日沒夜地照料,但護士們在和浩浩的朝夕相處中,產生了很深的感情。2007年春節,是浩浩來到世上過的第一個年。從大年三十開始接連幾天,浩浩都被護士輪流帶回家。當時的護士長至今還記得,初一那晚,浩浩吃得特別多,一晚上拉了8次,把她家里的床搞得一塌糊涂。 在兒科病區第2個月,護士們集體商量后,給浩浩起了名字(保護未成年人需要,不予公布),一直使用到現在。護士站辦公桌的玻璃臺板下,至今還壓著一張特殊的“全家福”照片,14個身著粉色護士服的護士簇擁著一個嬰兒。6個月大時,看到浩浩家人仍沒有把孩子接走的意思,醫院決定找一個家庭寄養,并選擇了一直在院里工作的護工程師傅。 醫院托給護工,一直撫養到現在 2007年4月,浩浩被送到程師傅家中寄養。 出生后,浩浩的親人沒有給他留下一件東西,可是這天程師傅夫妻接他時,卻帶回滿滿兩大包,有棉襖、衣服、推車、奶瓶、尿布、奶粉,還有一本護士們親手制作的相冊,里面是14位護士媽媽為浩浩拍的照片。 “剛抱回家時,一丁點大,天天和我倆一床睡。”陸阿姨,也就是浩浩現在的“媽媽”說,“開始就覺得孩子可憐,想臨時帶著他,沒想到一帶就是5 年。一天都沒和孩子分開過。”陸阿姨本在針織廠工作,為了專心照顧浩浩,索性辭掉了工作。“只要帶浩浩一天,就好好管他,讓他多享一天福。” 照顧這個孩子,免不了要擔驚受怕。浩浩1歲3個月時,已經睡著的他突然喊叫起來。緊接著就是咳嗽,陸阿姨一看不對勁,立即帶他去了醫院。一檢查是急性喉炎,醫生說,要是再晚送來半小時,孩子就不行了。 2008年,浩浩又患上手足口病,肺炎更是家常便飯,風一大就感冒,一感冒就容易變成肺炎,5年來,他成了醫院的常客。 多虧浩浩是“醫院的孩子”,除了每月支出1200元撫養費,碰上需要住院治療的大病,醫院也都提供“免費”治療。因為這錢即使讓老程夫婦出,也事實上要醫院掏,醫院把所有的賬都記在那兒,等著和浩浩的爸爸董軍算。 事實上,醫院和當地政府,曾努力想辦法讓父親董軍把浩浩接回家。 2007年二三月份,醫院和縣婦聯、董軍家所在地白塔埠鎮的工作人員先后三次探訪,可董軍都不在家,只見到了浩浩的奶奶和嬸嬸。奶奶以兒媳死得不明不白為由,不愿領回孫子。兩個嬸子強調自己家也有孩子,養不起浩浩。2007年4月13日,東海縣人民醫院以監護權、無因管理賠償、醫療合同糾紛為由將董軍告上法庭。 生父態度 不給錢不帶小孩 那場官司,董軍拒不到庭,法院依法缺席判決:董軍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將浩浩接回,同時給付醫院人民幣兩萬余元。可之后兩年,董軍在外打工。2009年4月,東海縣法院裁定終結執行,等發現董軍下落或財產再執行。 2010年7月9日,執行法官得知董軍在上海開吊車,租住在松江區某小區,便專程前往,但董軍仍不愿露面。電話里,他要求醫院給小孩撫養費,不給就不帶小孩,法官又一次無功而返。 2010年7月14日上午,董軍委托妹婿到東海縣法院,答應積極配合解決小孩上學戶口問題,但要求醫院每年付小孩生活費、撫養費1萬元,撫養至 18周歲計18萬元,另要求精神賠償費8萬元,合計26萬元。而此時,醫院為照顧浩浩,各項費用支出已經達到8萬元,談判無果。 親奶奶說 浩浩能養活自己 我就把他認下 由于董軍常年在外地打工,快報記者未能與他取得聯系。 在東海縣白塔埠鎮一個村莊里,快報記者見到了浩浩的奶奶和爺爺。家里雖然有幾間房,但十分簡陋,一張四角矮桌,幾個小板凳,就是全部家當。 已經患重病多年的爺爺,躺在里屋的床上。浩浩的奶奶說,孩子的爺爺,看病花了好幾萬也沒治好,已經不行了。 “哪能不想小孩,想啊,一想就難受,就流眼淚。”奶奶說,當初扔下浩浩,都怪醫院不賠錢,浩浩又是重病,沒錢治病、也沒錢養活。 “浩浩媽媽沒了,爸爸又在外面打工,再找個媳婦也不會疼他,只能我帶著,可我哪有錢養他?”奶奶邊抹眼淚邊說了心里話,浩浩還有一個親哥哥,如今已經上大學了,董軍打工的錢大多給了大兒子日常花銷。 春節董軍回了家,要么在家睡覺,要么就去“莊上打牌賭錢”,“他都是問我要錢打牌,”奶奶無奈地說,“等浩浩滿十八歲,自己能打工養活自己了,我就把他認下。要么醫院給我撫養費,我就帶他回來。” 家人不要的孩子,在別人眼中卻是個寶。程師傅和陸阿姨把浩浩的到來看作是命中的緣分,疼愛倍至,但這個秘密能保守多久誰也不知道。明年就是上小學的年紀,浩浩仍是個沒有戶口的孩子,除了護士起的小名,連個學名也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