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小孩吃完早飯就坐馬桶上了,說要大便了以后才能去學校。我問為什么,她說昨天在學校大便了,結果被老師罵了,并嚴厲警告她以后大便不能帶到學校,只能在家里解決。”日前,在南京網絡論壇上有家長發帖,訴說孩子在幼兒園的離奇遭遇。這位家長還稱,去年有一次孩子大便就拉在了褲子里,現在想來多半也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多位家長跟帖表示,自己孩子也有同樣遭遇。有位家長說,他家寶寶所在幼兒園老師一遇到有孩子要大便就狠批孩子,“讓以后在家里解決好了再來”,現在自己的孩子一旦想要大便的時候,就心里發慌,直喊著要回家。 南京市星星幼兒園專業保健沈老師介紹,周邊各家幼兒園的“官方”都沒有作出這種無理要求,這種行為應該僅發生在個別老師身上。 一位多年從事幼兒教育的專家表示,“不許解大便”這種粗暴的教導方式,不僅會造成“憋便”的不良習慣,同時會給孩子帶來心理上的傷害。由于孩子很難分辨對與錯,在受到這種不負責任的苛責后,容易產生錯誤的認知,以為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在他們的心理上產生巨大壓力形成焦慮情緒,而這種阻影一旦形成很長時間難以消除。所以,幼兒園對這個問題一定不能輕視。 南京教育局托幼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為止還未接到有此類的投訴發生。不過,不管是屬于上述的哪一種情況,限制幼兒大小便的行為肯定都是不合適的。如果發現此類情況,家長可以就此和當事老師或幼兒園進行溝通協商,讓他們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并改變做法。如果經過溝通問題依然不能解決,那家長就可以向各區縣的教育主管部門舉報,通過他們來進行查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