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歷時一年,由荷蘭皇家菲仕蘭旗下品牌Dutch Lady子母奶粉發起,通過國內知名調查公司數字100調研平臺上實施的公益調查,完成并公布了調查結果:《0-36月齡鄉鎮嬰幼兒喂養和育兒方式調查》。這份調查采取了來自廣東、四川、重慶、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山東、江蘇8省1市的172個農村社區的1539個鄉鎮樣本。并在上述8省1市的地縣級城市以及北上廣等一線城市、部分二線省會城市獲取各類城市樣本1947個,作為鄉鎮營養及育兒方式研究的對照組。子母奶粉調查顯示,我國鄉鎮0-36月齡嬰幼兒中,普遍存在配方奶接觸過早,乳制品攝入不足兩大問題。 本次調研的鄉鎮受訪者中,50%的鄉鎮家庭媽媽產后全職在家帶孩子。全職媽媽的比率鄉鎮明顯高于城市。然而,在鄉鎮出生的孩子中,只有86%的“第一口奶”采用母乳喂養,低于北上廣96.7%、二線省會城市96%、地縣級城市95.8%的水平。0-6月的全母乳喂養比率,受訪鄉鎮樣本僅為29.3%,與北上廣和地縣級城市受訪者30.1%、29.4%的水平基本相仿。 子母奶粉通過調查發現,三個營養常識的認知誤區,與當前鄉鎮母乳喂養率偏低有關。 其一,根據國際衛生組織等權威機構推薦,出生后6個月內純母乳喂養,并繼續母乳喂養到兩歲及以上。然而知道這一常識的鄉鎮受訪者只有25.3%。在知道這一常識的受訪者中,“第一口奶”的母乳喂養率達到93.2%。不知道這一常識的受訪者,“第一口奶”的母乳喂養比率只有83.3%。 其二,國家衛健委最近公布的數字顯示,我國的剖宮產率達到36.7%。由于剖宮產等原因,會導致產婦開奶時間晚。然而,本次調查數據顯示,絕大部分鄉鎮受訪者并不知道,雖然第一口奶不是母乳喂養,但是經過努力還是能夠恢復母乳喂養。在全體鄉鎮受訪者中,只有1.4%,經過努力恢復了母乳喂養。 其三,有68%的鄉鎮受訪者因為擔心母乳不足而過早使用配方奶。然而,在所有受訪者中,只有13.8%的比率能夠全部知道醫學上衡量母乳不足的兩項指標孩子兩個月體重增長不好;孩子尿少且濃,每天少于6次。交叉分析顯示,能夠全部知曉母乳不足兩項指標的受訪者,0-6月的母乳喂養比率為52.5%;知道其中一項、兩項指標都不知道的受訪者,0-6月的母乳喂養比率僅為31.3%和21.6%。 中國營養學會編撰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對于不能用母乳喂養的6月-12月嬰兒,建議選擇較大嬰兒配方奶。由于普通鮮奶、蛋白粉等的蛋白質和礦物質含量遠高于母乳,會增加嬰兒的腎臟負擔,故不宜給6-12 月齡的嬰兒直接喂普通液態奶或蛋白粉。子母奶粉本次調查數據顯示,在6-12月齡的樣本中,97.3%選擇母乳或配方奶喂養,選擇其它喂養方式的,僅為2.7%。鄉鎮家庭在該月齡段的這一選擇,與中國營養學會的建議高度相符。 對于1歲以上未能延續母乳喂養的嬰兒,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每日給予不少于相當于350ml液體奶的幼兒配方奶粉。然而,子母奶粉本次調查的數據顯示,有48.8%的鄉鎮受訪者每天給12-24月孩子攝入的配方奶少于這一標準。 造成嬰幼兒乳制品攝入量不足的原因同樣是認知誤區和不良生活習慣。例如,在12-24月齡的孩子中,家長認為可以用米湯沖泡奶粉的,每天沖泡后奶粉的攝入量340.7ML,認為不能用米湯或面糊沖泡奶粉的,每天配方奶攝入量371.9ML。 進餐時經常給孩子看電視的受訪者,孩子每天配方奶攝入量為320ML,進餐時從不看電視的受訪者,孩子每天配方奶攝入量377.7為ML。 子母奶粉認為,家長過早、過多給孩子吃零食也可能會導致優質乳制品攝入過少。本次調查詢問受訪者,您昨天是否給孩子吃過零食?在6-36月齡的孩子中,只有15.7%的比例表示:“孩子昨天沒有吃過零食”。零食的低月齡化問題也同樣嚴重。6-12月齡段的孩子中,39.4%的比例“昨天吃過零食”。在鄉鎮孩子的零食榜單上:餅干和蛋糕居于“狀元”和“榜眼”的位置,優酪乳“探花”,給孩子吃糖果和巧克力的比例也有17.8%。 由此可見,家長對于寶寶的喂養依然存在很多誤區,子母奶粉建議家長們平時可以多關注一些育兒網站和育兒資訊,及時增加對喂養和育兒的知識儲備,為寶寶提供健康科學的喂養方法。小朋友成長的關鍵時期,母乳喂養十分重要,子母奶粉建議1歲以上的寶寶每日也要攝入幼兒配方奶粉哦,這樣寶寶的乳制品攝入量才會充足,希望鄉鎮的寶寶們可以有更好的營養搭配,營養均衡的健康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