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二胎政策全面開放,在此影響下孕產婦數量大幅激增。以北京為例,2016年3月,北京市社區孕產婦建冊數高達38388人,這是自2014年5月北京實施孕產婦“先建冊、后建檔”政策實施以來,首次單月建冊量超過了3萬。一方面是孕婦的激增,另一方面卻是醫療資源的嚴重短缺。據悉,2016年第三季度,二級助產機構床位使用率最高達到119.8%;三級機構則超過133%,而這個數據的合理數值應該是在93%左右。 在婦產醫療資源如此短缺的情況下,民營婦產醫院作為一支新生力量,逐漸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重視。近日,北京海淀區新晉的太和婦產醫院迎來了第100個寶寶的誕生,而這距離北京太和婦產醫院今年3月完成助產評估驗收以后僅僅半年時間。 太和婦產醫院的第100個和第101個寶寶還是對雙胞胎,在這么短的時間能成功接生了100個寶寶,不單單體現了這家民營醫院高超的醫療技術能力,更多的,是老百姓對民營婦產醫院的信任。 事實上,民營的婦產醫院在普羅大眾的眼中,一直是相對高端的存在。不少娛樂明星、公眾人物都選擇在民營婦產醫院生產安胎,從而享受更好的醫療服務質量。但另一個方面看,民營婦產醫院也是高花費的象征,“生個孩子要花10萬元”的理念在過去也僅僅能被“金字塔尖的人群”所接受。 而隨著人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中產階層、白領人士開始逐漸開始到民營婦產醫院享受更好的婦產服務。在9月初北京公布取消特需產房的政策后,更是促使了大批準媽媽們紛紛有了轉到民營婦產醫院的想法,但不菲的費用問題依舊是考量的重點。 據了解,目前北京在公立醫院的順產費用大概在1.5萬元左右,而大部分民營醫院的收費大概在公立醫院的兩倍左右,雙倍的花費帶來的卻是比公立醫院好不止雙倍的服務體驗。據北京太和婦產醫院執行院長郭佳忠介紹:為了方便孕婦,太和婦產醫院的每個診區都實現了一站式服務,也就是孕婦在一個區域能夠完成產前檢查的全流程,不需要跑來跑去。同時,為了讓更多的孕婦享受到太和婦產優質的服務,太和婦產醫院近期推出了一個“萬元分娩”活動,僅需一萬元的價格,即可在太和婦產醫院享受到優質的順產服務。 太和婦產醫院產房環境 據了解,今年北京的分娩量很有可能會超出40萬,但這還不會是最高峰。有關專家表示,2019年才是真正的生育高峰。過去由于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1978年前后曾出現過一個生育高峰,2019年正值這一出生人群最后的生育時機,造成70后二胎尾巴、80后二胎、90后一胎疊加效果。此外,2019年的生肖(豬)也是老百姓比較喜好的,所以屆時將會對全國的婦產醫療資源形成最嚴峻的考驗。專家預計,面對分娩量的日益增加,政策將很可能向民營婦產醫院偏斜,讓民營醫院通過細分市場,提供差異化服務,成為公立醫院的有力補充,滿足部分人群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