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陪伴閱讀成為親子溝通的紐帶 書聲朗朗回蕩大唐芙蓉園,6月15日,由方太集團和南方周末報社主辦,西安曲江文旅聯合主辦的“方太青竹簡計劃·我陪孩子讀經典”國學親子課堂在大唐芙蓉園杏園開講。25戶家庭齊聚一堂,父母陪伴孩子同讀國學經典,學習民俗剪紙,研習中國傳統文化。 作為“方太青竹簡計劃”的子項目,“我陪孩子讀經典”活動致力于搭建傳承國學典籍,增進親子溝通的平臺,希望在父母的陪伴下,通過對古籍經典的誦讀及解析,讓孩子在純真的內心中,發現仁、義、禮、智、信的種子,幫助孩子更好地懂人、懂事、懂物,習得做人處事之道。 “我陪孩子讀經典”自2011年開始,已陸續走過寧波、上海、長沙等城市,與全國各地近百戶家庭共讀經典,體味中國傳統。今年,“我陪孩子讀經典”第一次走進中國西部地區,在歷史古都西安開設國學親子課堂,期望借助西安的深厚歷史及城市文化,為父母和孩子的交流創造良好環境,更好的研習國學著作,體味文化的魅力。 傳統文化根植在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中,不僅在經典古籍上,也在從小的耳濡目染里。所謂“百善孝為先”——講孝道,知孝悌應當是社會普知型禮節和道德規范。一方面,從小培養孩子孝敬長輩,仁慈寬厚的優良品德,對于他們將來成人立世有著深遠的意義。另一方面,眾所周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陪伴及其言傳身教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尤其是借助伴讀的方式,從書本中教孩子學做人,明事理。 基于這樣的背景,本次活動自“孝”展開,讓小朋友在知識學習和動手實踐中了解其中奧義。在華夏兒童網創始人羅碧茵老師的主持下,來自湖南大學岳麓書院的李兵教授從字形字義上說文解“孝”,為在場的小朋友們細致地講解孝字及孝道,在孝的小故事中教導大家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對長輩行孝。西安清音閣的呂梅老師則通過茶藝表演,讓小朋友通過敬茶的方式于行動中展現對父母的孝與愛。 研修傳統文化習得為人處世之道,體驗民俗特色感受地方博物趣志。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民間傳統技藝之一,“剪紙”有著“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的美稱,也是極具西安特色的民俗藝術。除了孝字孝義的解讀,我陪孩子讀經典也增加了“剪紙課堂”,由中國陰陽剪紙書法創始人呂國嶺先生現場為小朋友授課,傳授剪紙技巧。父母與孩子一起剪“孝”字,學剪紙,通過親身實踐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 著漢服、習孝道,學剪紙、明孝義,國學精髓與特色民俗的傳承,源于書本,行在實踐。2014年,“我陪孩子讀經典”自西安啟程,接下來將陸續走進大連、鄭州、長沙、杭州等城市,除了吟誦經典之外,還將融入貼合時節習俗的趣味活動,借助陪伴閱讀的方式增進親子關系,讓閱讀經典成為親子溝通的紐帶。 更多“方太青竹簡國學計劃”官方信息請參閱: 1)官方網站:http://www.qingzhujian.com 2)新浪微博:@方太青竹簡國學計劃 http://weibo.com/qingzhuji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