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建立自己的母乳研究數據庫,通過分析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母乳成分,取其均值,生產出真正適合于中國寶寶的配方奶粉。”浙江大學長江學者、食品科學專家李鐸教授1日在杭州舉行的一場兒童健康發展論壇上說。 六一兒童節當天,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宋慶齡基金會聯合主辦了一場以“嬰童強,中國強”為主題的兒童健康發展論壇,邀請國內知名兒童保健與教育專家,重點關注科技對嬰童健康的影響以及嬰童健康領域的新技術、新理念。
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物,但不是所有寶寶都能幸運地吃到母乳,這迫使人們要研究母乳的成分,制造配方奶粉,以滿足嬰兒生長發育的營養需要。“由于基因與食物的差異,不同民族的母親的母乳是不一樣的。”李鐸分析說。
李鐸表示,現在我們有很多寶寶是吃西方國家生產的奶粉,但這些奶粉是根據西方人的母乳成分配制出來的,它們對中國寶寶將來的發育與健康會產生怎樣的影響不得而知。“在這些問題上,我們還沒有相關數據,這就需要我們進行大量的研究調查。”
參與論壇的上海交通大學兒童醫學中心主任醫師吳圣楣同時指出,媽媽的奶水品質也直接影響著嬰兒的健康與發育。“目前,我們還需加強在母奶污染問題上的研究,比如化妝品、保健品、藥物、食物添加劑等對母奶的影響,以便獲得更多相關數據來指導臨床實踐。”
為了推動婦幼保健大數據科學研究的深入發展,論壇上,中國婦幼保健協會與國產嬰童食品巨頭貝因美宣布聯合設立婦女兒童發展研究基金。據悉,不僅是母乳研究,從母親懷孕的胎心監測,到孩子出生后的各種醫學數據,兒童健康大數據能夠準確地分析出存在的疾病風險,未來的兒童保健將變得更加準確、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