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記者找到團風鎮成家咀村三組當事人家中。胡老太的遺照,擺放在邵家的堂屋里,老人的眼里充滿慈愛。記者說明來意后,邵歡一家和一些村民講述了這個發生在5月8日的故事。 邵歡的奶奶名叫胡友華,而被救起的孩子邵宇則是邵歡的兒子,今年只有兩歲。5月8日早上7點左右,邵歡的媽媽余婆婆吃過早飯打開電視讓孫子看,自己就開始忙別的事。8點10分,余婆婆想到第二天可能會下雨,拿著芝麻種子出門播種。奶奶不在身邊,邵宇就一路小跑來到村前的小池塘邊玩耍。胡老太婆看到孩子跑出去,便跟了出去。她這一出門竟然成了永別。 8點35分,村民方婆婆路過池塘,看到水面上露出一個小孩的腦袋。她走近后才看清這個孩子是邵宇。方婆婆連忙呼救。小伙胡旭兵聽到立刻跑到池塘邊救人。由于水岸距離水面有將近1米的落差,他伸手抓住了邵宇,把孩子往上拉時覺得很費勁。胡旭兵說他再往水里看時看到了一只手,他的第一反應是水里還有人。等把胡老太婆拉上岸時,他才明白邵宇在水里的時候,死死抓住了曾祖母的衣服。 胡旭兵回憶說,胡老太婆在水中雙臂伸展得很開,背佝僂著,像一塊“墊腳石”頂起了小重孫。被救上來時,胡老太婆嘴唇發黑,臉上發紫,手臂滿是淤青,腿骨骨折,人已經沒有呼吸。邵歡事后推測,太婆出門后到池塘邊時,發現重孫已經掉進水里,于是跳進水里施救。從傷勢來看,太婆拼盡全力救重孫,生命的最后幾分鐘里保持著“墊腳石”的姿勢。 “我從小就和我奶奶關系好,我們一家人相處融洽。”邵歡說,他對奶奶的去世非常愧疚。“我今年才出去打工,4月底才走,我要是晚走幾天,可能就不會發生這件事。盡管別人都來安慰我,說奶奶死得很偉大,但我卻很自責很愧疚。”村民王婆婆稱,胡老太在世時,和周圍鄰居相處融洽,她去世后,鄰居們都很難過,“不過話說回來,胡老太用自己的命換回曾孫的命,也算是一件‘功德’,值得我們敬佩。” 邵歡的爸爸邵銀洲當天9點得知消息后,急忙買票從深圳趕回家。他說:“對于我媽我心存愧疚,平時沒有好好盡孝。她給了我生命,又給了我孫子第二次生命。” 5月11日,胡老太的遺體在家停留四天后,按照農村的習俗出殯。兩百多名村民自發前來吊唁。邵宇還像以前一樣活潑好動,他開心地玩耍,也不知道太婆(當地對曾祖母的稱呼)已經去世。有時,他想起來會問太婆去哪兒了。邵歡告訴他,太婆到山上睡覺去了。 事發一周前曾有孩子落水獲救 記者隨后來到了事發的水塘。這是個蓄水灌溉的水塘,面積不大。村民有時在塘邊洗東西,岸邊還有幾級石階,邵宇就是從這石階跑到水邊的石板上,失足掉進水里的。營救點離石板有幾米遠,長滿了水草。記者注意到,營救點是個視覺盲點,有房屋和樹木遮擋,如果沒有人過來洗東西,很難發現出了意外。方婆婆當時是在池塘對岸才看到的。另外,水塘水不深,但是塘底有淤泥,胡老太婆事發時還穿著棉襖,這些也促成了悲劇的發生。 目前,通往石板的臺階已被幾根木棍封堵。村民們也禁止孩子前去玩水。村民們還說,在這一周前,胡旭兵家的4歲小孩胡希掉進池塘里,被另一個3歲孩子拉上了岸。“如果當時兩個孩子都掉到水里,后果不堪設想,沒想到過了幾天,再次發生這樣的意外。我們準備把塘抽干,防止危險再次發生。”村民胡泉水說。 留守兒童之殤 事發的成家咀村本來有100多口人,如今大部分青壯村民外出討生活,留守的多是老人小孩。以邵歡為例,他本人在北京打工,妻子在團風鎮照顧女兒,他爸爸在深圳打工,只有胡老太、余婆婆、邵宇留守在家。邵宇是一個典型的留守兒童。可以設想,如果村里人多的話,在上次危險發生后就有可能亡羊補牢。可以設想,邵家如果還有其他大人,就很可能及時攔下孩子。可以設想,如果村里人多,有可能在路上就把孩子攔了下來。可是,這一切只是假設。平時,可能會有老人照看孩子,農忙時節,孩子基本處于無人照看的狀態,險情就頻頻發生。 據不完全統計,僅去年6月,全國各地發生學生溺水事件40余起,死亡人數上百人,而留守兒童是溺亡主體。這為社會敲響警鐘,理應多關注留守兒童安全問題,外出務工人員,應盡可能把孩子帶在身邊,莫給死神親近孩子的機會。 邵宇很幸運,他有曾祖母用生命為他頂起一條生路。但是千百萬留守兒童的安全,顯然不能寄望于這種幸運。(文中小孩姓名均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