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兩所幼兒園發生的幼兒“被服藥”事件還沒查清楚,吉林省吉林市一家幼兒園又被證實也給孩子服用“病毒靈”。 目前,有關方面正在對相關事件進行緊急處置。人們在急切地等待最終調查結果的同時,也開始不斷發出疑問:從浙江溫嶺幼兒被虐待到現在西安、吉林幼兒被“喂藥”,一些幼兒園為何屢屢觸及“底線”?不少家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園方總是以各種理由拒絕家長了解實際情況,孩子一進幼兒園后一切幾乎就由園方說了算,多數時候幼兒園對家長們來說其實就是一個“黑箱”。 家長:孩子送進去后老師怎么對待孩子家長根本無從得知 記者近日在涉事的陜西省宋慶齡基金會楓韻幼兒園門口采訪時,見到一位焦慮不安的母親朱女士,她3歲的兒子在自家附近一所民辦幼兒園,“我兩個晚上都睡不著覺,又氣憤又擔心,現在最擔憂其他幼兒園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情況。”朱女士說,雖然兒子并不在涉事的兩所幼兒園,但她已不再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放下手中的工作在家帶孩子。 在成為一名母親后,朱女士對有關幼兒的新聞格外注意。“有的幼兒園老師虐待孩子,看得我心驚肉跳。幼兒園禁止家長入內,關了門之后老師怎么對待孩子家長根本無從得知。” 西安市民王先生5歲的兒子在某政府機關幼兒園讀中班,這所幼兒園也實行封閉式管理,家長給孩子送東西都需要老師通知門衛才能入內。“每學期有一到兩次家長旁聽課,但都是提前安排好的,平時上課什么樣家長真不知道。”王先生說,孩子太小什么都問不出來,“你今天問他老師打過你沒,他說打過;明天再問,又說沒有。” 對于家長來說,這么小的孩子離家有太多“不放心”:在幼兒園是不是吃飽了飯?有沒有睡足午覺?有沒有過長時間哭鬧?有沒有被其他小朋友欺負? 全國大多數幼兒園,除了少數開放日和接送時間允許家長進入以外,其余在園時間是謝絕家長入園的。有的幼兒園甚至把課室的窗戶涂成了彩色或是裝上半透明玻璃,外面的人根本看不見里面的情況。這樣的隔離無疑加重了父母的焦慮。 “曝光的太多幼兒園的負面新聞,讓我們當家長的不能不擔心。就一個孩子,能不多想嗎?幼兒園平時肯定是不讓進的,孩子在幼兒園到底受到的是怎樣的對待我真不清楚。”孩子在北京市一家公辦幼兒園上中班的孫女士說。 幼兒園應全面引入并完備視頻監控措施 在采訪中,不少家長反映應盡快引入并完善視頻監控措施,讓幼兒園脫離“黑箱”管理。 “幼兒園的教學應該公開化透明化,比如安裝攝像頭、遠程監控系統,讓家長有途徑了解孩子在園內的學習生活狀況。”朱女士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在廣州、江西等地的一些幼兒園裝上了即時視頻監控系統,家長可以任意時間去幼兒園監控室觀察孩子在園情況。條件更好的一些幼兒園甚至都不需要家長去幼兒園觀看視頻,直接把視頻導入網絡終端,家長通過網絡就可隨時查看。 記者在廣州一家民辦幼兒園看到,視頻監控系統裝在幼兒園的門房值班室,視頻監控室里有若干個小屏幕,每個屏幕實時播放不同班級的活動。家長可以隨時通過視頻了解孩子的在園情況。 但即便是裝了視頻的幼兒園,有時也不能完全解決問題。廣州有家長向記者反映,這些監控視頻一到關鍵時刻就不頂用了,“孩子有時從幼兒園回來身上有傷痕,想去查明原因要求調出監控錄像時,園方往往以視頻死角拍不到、資料已刪除或機器出現故障等各種理由回避。” 但是,由于沒有相關規定,很多幼兒園包括一些公辦幼兒園都沒有安裝攝像頭等監控設施。 27歲的李女士在西安一所公辦幼兒園任教,她所在的幼兒園沒有安裝攝像頭。“家長的擔心可以理解,但安裝攝像頭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畢竟攝像頭也有拍不到的死角。再說,這會讓老師有一種被監視的不自在感。” 幼兒園去商業化、透明辦園非常重要 在不少家長看來,視頻監控也僅僅是減少或緩解幼兒園和家長之間矛盾的一種技術手段,并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關鍵還在于建立起幼兒園和家長的互相信任關系。“如果幼兒園各項管理都很規范,都能公開透明,我們家長又怎會胡思亂想自己嚇唬自己呢?”孫女士說。 有教育專家認為,保障幼兒在校安全的根本在于幼兒園的去商業化和老師資質的提高。“當前一些教育機構過于商業化,不會把孩子的安全放在首位,而是考慮怎么盈利。同時,也幾乎不會給教師提供培訓的機會。這些教育機構的老師收入又很低,動不動就會被扣工資,他們就可能會把壓力和不滿發泄在孩子身上。”北京真愛教育服務機構執行主任郭斌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