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產品對于消費者最大的意義恐怕就是它的簡單種植模式——遵照最原始最傳統的農業生產原則,在生產中不采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續的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然而這種“簡單”卻勢必要給從業者們造成更大更多的困難。針對這個話題,記者近日走訪食尚自然,了解到這簡單和困難的辯證。 眾所周知目前我國的有機農業正在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有著朝陽一樣的前景,但現階段面臨的問題也不少。土壤培肥、品種選育、生產效益等諸多難題都困擾著這個行業。因為有機農業生產需要一整套不同于常規的生產技術作為保障,而中國有機農業生產研究和科研開發缺少項目與經費,國內專門從事有機農業科研和教學的機構較少,特別缺乏對有機農業生產技術、生產資料的研究、開發和咨詢。這其中最讓人頭痛的莫過于病蟲害的防治。 食尚自然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因為比傳統農業科持續發展的理念,所以病蟲害對有機農業造成的損失會更加嚴重。而食尚自然的切身感受更是,病蟲害總是來勢洶洶,他們種類多;發生面積大,危害損失重;害蟲演替發生規律復雜;一些次要病蟲害上升為重要病蟲害;病蟲害抗藥性越來越強。對有機農業來說,病蟲害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考驗。 有機農業的觀念與常規農業不同。在常規的蔬菜種植中,生產上常用的有機化學合成農藥有很多種,這些化學合成的殺菌劑用來控制害蟲的發生和蔓延,對有些蟲害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農藥殘留的危害是不可逆的,化學合成的農藥很多都是有機物,是不溶于水的,廠家研發時為了加強使用效果,加入了附著力較強的吸附成分,使噴灑在植物表面的農藥長時間停留在表面,不易脫落,不易被雨水沖刷掉,以達到最佳藥效。生產上農藥使用的量越大越頻繁其殘留性越大,在食品中的殘留量越多,對人體的危害也越大。殘留在食品中的農藥不僅可以引起人的急性中毒,還具有慢性毒性,特別是致癌、致畸、致突變及對后代的影響。 有機農業則認為農業生產過程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過程,人類應該尊重自然而決不能充當自然的主宰者,病蟲草害也是自然界固有的組成部分,對它們的控制是要充分利用生產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即生物間的相生相克原理,以抑制它們的暴發,將其控制在經濟危害水平之下。這就需要有機農業的從業者們要有十二萬分的耐心、細心和恒心,去細心觀察每一株植物的變化、尋找每一個盡可能溫和而有效的解決方案。食尚自然就是秉承著這樣的理念,在基地蔬果遭受病蟲害嚴重損失的情況下,仍然十分重視農業與自然的和諧,從改善作物生存環境促進作物健康入手,強化生產全過程的管理。一般使用殺蟲燈、黃板誘殺、人工捕殺、鋪設防蟲網及部分生物源、礦物源的農藥來對病蟲害進行防治,并且還有安全間隔期的限制,徹底的杜絕了農藥殘留的危害,讓消費者可以享受到絕對綠色安全的健康食物。食尚自然和許許多多的有機農業從業者正在為了這個目標,想方設法的克服許多困難。 雖然面臨著諸多意料之中和意想不到的困難,但是為了讓消費者得到簡單純凈的食物和方便快捷的服務,有機農業從業者們就必須要想辦法去克服它們。而無論何時,有機產品品質的保證和真正有機理念的實現都是他們無法忽視的。筆者認為,這就是我們選擇有機農產品最有力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