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要說最火的電視節目是什么,十個人中有九個人都會告訴你是《爸爸去哪兒》。據央視索福瑞數據顯示,該節目第七期再創收視紀錄!CSM全國網收視率2.69/份額17.37%,中心城市組收視率更達到驚人的4.96,份額破20%。兩網均為全國同時段第一。《爸爸去哪兒》的大熱,也讓孩子教育成為時下大眾最為關注的社會話題。而另一方面,不久前,在福州發生的“棍棒”教育致使孩子離家出走、流落街頭;拿家里給的學費用于玩網絡游戲,怕父母責怪不敢回家而離校出走。此類事件的屢屢發生又暴露出現實社會中兒童教育的極大問題,更多的父母并不知道如何去做一名合格的家長。 11月30日,《爸爸去哪兒》節目的戰略合作伙伴——青蛙王子(中國)日化有限公司(下稱青蛙王子)聯合中華少年兒童慈善救助基金會·青鳥種子,在福州市山水酒店舉辦了主題為“你愛對了嗎——我們如何做家長”的青蛙王子·公益大講堂活動。國內著名家庭教育專家、“知心媽媽”牛琳作為本次活動的主講嘉賓,與現場兩百名家長們分享了一系列育兒知識,從多個角度闡述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長。 “知心媽媽”牛琳為現場觀眾傳授育兒知識 其次,父母們需要樹立6個觀念,扮演6種角色。牛琳表示,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家長需要樹立6個家教觀念。其中一是家庭觀,即是對家庭功能與作用的看法與觀點;二是家長觀,要求了解我們要做怎樣的家長;三是家教觀,要求家長懂得如何給孩子正確的愛;四是成長觀,要求家長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是什么;五是成人觀,家長要能教會孩子做一個怎樣的人;最后是成才觀,家長可以發掘孩子的才能及適合發展的方向。 談到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的核心渴望和愛的需求時,牛琳表示,孩子在0到1歲時需要的是安全感;1~6歲的階段,孩子需要證明自我意識的存在;7~11歲時是孩子最棒的年齡,家長們應該盡量地表揚孩子的“棒”,并且需要告訴孩子“棒”在哪里。12~17歲時,孩子有了偶像,家長們便不能侵犯偶像了。所以說,孩子在不同的年齡層,核心需求是不一樣的,故此家長們需要清楚自身的角色定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好六個角色。其中一是生理照顧角色;二是管教的角色;三是生命教練角色;四是知心朋友角色;五是精神供養者角色;六是啦啦隊長角色。層次分明的角色扮演,將使育兒效果更為優越。 青蛙王子副總經理洪芳與兒慈會·青鳥種子執行長吳垠為牛琳老師頒發紀念獎牌 據青蛙王子副總經理洪芳現場介紹,公益大講堂項目自2012年啟動以來,每期會根據不同的主題邀請國內知名育兒專家作專題演講,目前已于上海、武漢、西安、北京、重慶、沈陽、長沙等地成功舉辦。除此之外,近年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六一半天假”的話題事件也是由青蛙王子發起并推動。同時,青蛙王子系列動畫片第三部《蛙蛙學校》也正在央視少兒頻道熱播,希望能讓孩子們更健康快樂的成長。 青蛙王子(中國)日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洪芳接受電視臺采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