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衛視一檔名為《爸爸去哪兒》的親子節目博得了眾多眼球,大牌明星參與,歡樂親子互動,不僅成為了人們茶余飯后討論的焦點,還引發普通民眾對“奶爸”的空前關注。美吉姆(中國)負責課程與培訓的副總裁王琰表示,爸爸參與育兒是件非常值得去表揚的事,尤其對于男孩來說意義更為重大。“心理學研究發現,與爸爸一天接觸2小時以上的孩子,比一周接觸6小時以下的孩子,智商更高。而且爸爸這個角色在早期教育中的長期缺失,將給孩子性格培養帶來焦慮、多動、依賴性強等負面影響。尤其對于男孩而言,父教的缺失是男孩危機的重要根源,建議平時忙于工作的爸爸們,應該多抽出些時間與孩子接觸。”
教育理論:完美男孩源于好奶爸 2009年,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名教育專家孫云曉的發布了一份著名的“男孩危機”的調查報告,里面顯示,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男生在學業、體質、心理及社會適應能力等各方面都開始落后于同齡女生。而且,男孩危機并非中國獨有,它已成為一種國際性的現象。 孫云曉教授指出,父教缺失和應試教育是兩大造成男孩危機的根源,在信息化和獨生子女的時代,應當因性施教。因性施教不是為了擴大男女差異,而是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給男女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間,讓男孩更有責任心,面對挫折時更勇敢,更堅強,使女孩更耐心、細心、自信。“對于男孩而言,父親在幫助男孩控制自己的情感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如果沒有父親的指導和帶領,男孩遭受的挫折常常會導致各種暴力行為和其他各種反社會行為。” 此外,男孩具有愛冒險、競爭、挑戰、爭吵等的生理特征。孫教授說,“正是這些生理特征導致了男性特征的形成,也決定了男孩的學習方式為運動、動手操作以及參與體驗。而應試教育抹殺了男孩的天性。” 他認為,應對男孩危機的方法是爸爸參與育兒、提高男教師的比例,并改變對男孩的態度,鼓勵孩子從小養成運動的習慣。 早教機構:美吉姆的因性施教 一些早教機構在因性施教已經走在了前列。作為一家美式全素質教育的早教機構,美吉姆非常注重孩子與爸爸之間情感的交流及關系的培養,為了鼓勵爸爸參與早教課程,在美吉姆有一條非常特別的規定,正常情況下為了保證課程的品質,只有一位成人可以陪同小朋友上課,但如果父母雙方參與,兩位成人都可以進入教室參與課程。在教師方面,為了讓孩子生理及心理健全平衡地發展,美吉姆招聘男女教師也一直堅持著一比一的比例。 除了在制度及招聘上保障因性施教,美吉姆的課程也對解決男孩危機也有著最直接的幫助。美吉姆的歡動課是一個綜合性課程,每節課內容包括11-13個環節,分別在音樂、舞蹈、游戲、手偶表演等的基礎上,加入了運動、體操等專業兒童體能訓練。“我們的歡動課根據孩子的心理生理發展特征分為8個階段,剛出生6個星期的小寶寶就可以參加,課程一直延續到8歲。在課程里,我們鼓勵小朋友去體驗包括平衡木、單雙杠、攀巖墻等運動教具在內的各種運動,挑戰自我”,王琰女士說。 研究表明,體能發展促進孩子的潛力發展與良好人格的形成。孩子在早期階段,對周圍世界的探索都是通過身體的接觸和身體的參與來與外界建立聯系的。身體行動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了孩子對外界感知的結果和感受。而且,體能發展可以促使大腦更發達,發展孩子的想象力,思考能力,認識能力,探索能力等。同時自尊自信,積極正面的自我形象,秩序和團隊合作都是在體能發展過程中建立的。從這個層面來說,美吉姆的課程與男孩運動、動手操作以及參與體驗的早期學習方式不謀而合。 美吉姆北京藍堡中心會員家長笑笑爸對此感觸很深,“笑笑參加美吉姆的課程后變得比以前開朗了許多,身體也更加靈活了。在陪孩子上課的過程中,笑笑與我的關系也變得更加融洽,有了屬于我倆的小秘密。”藍色港灣中心負責人Tina表示,有些小朋友甚至在課程結束后,會主動要求下次還要由爸爸來陪同上課,這令爸爸們在欣喜之余也漸漸體會到了父親在孩子教育上的責任和重要性。 美吉姆(中國)副總裁王琰指出,“家庭才是教育的主體,孩子的家庭教育更需要爸爸們的參與。”美吉姆希望中國越來越多的家庭了解爸爸對孩子成長教育的重要性,關注孩子早期性格和能力的雙重培養,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積極向上的人生觀,以此來應對未來的各種機遇和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