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開生二胎”政策近30年的山東長島,如今有著自己的“煩惱”。 長島縣因二胎政策的放寬,一度出現(xiàn)人口反彈,可是未過多久就進入負增長,且持續(xù)至今。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盡管生育政策的口子一點點在放大,可是該縣人口的增長還是沒有達到政策設計之初的預期。 在此情勢下,長島當?shù)叵嚓P部門調整了人口政策的一些“藩籬”,“我們連生育間隔限制都取消了,就是前幾個月剛發(fā)生的事情。” 10月中旬,《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長島實地調查,意欲通過管窺長島近30年來“放開生二胎”政策實施效果,鏡鑒當下的人口政策走向。 歷史:海島會議放開二胎政策 位于渤海海峽,黃、渤海交匯處的山東省長島縣,由32個島嶼組成,島陸面積56平方公里,是山東唯一的海島縣,也是全國14個海島縣之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當?shù)卣{查獲悉,轄1鎮(zhèn)1街6鄉(xiāng)40個行政村的海島區(qū)域內,總人口不足5萬,分別散居在9座互不連接的孤島上。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形成了一個孤島就是一個鄉(xiāng)又是一個村的特殊行政機構,最小的島村人口不足300人。 “(放開生二胎)最早要追溯到1985年的海島會議。”長島縣人口和計劃生育衛(wèi)生局副局長應紅艷對記者表示,長島的計劃生育政策不是社會普遍認為的試點,而是正式放開。即1985年11月,根據中共山東省委海島工作會議精神,確定長島縣漁民(農村戶口)實行一對夫妻生兩個孩子的政策,兩孩間隔五至六年。 事實上,當年海島會議對于生二胎的放開,不是臨時決定的事情,從1991年開始在長島縣從事鄉(xiāng)鎮(zhèn)計劃生育工作至今的應紅艷向記者透露,二胎政策的放開,有歷史演變過程,是“一點點放開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當?shù)孬@悉,1980年,山東省計劃生育領導小組研究確定,普遍提倡一對夫婦只生育一個孩子。特殊情況可以照顧生二胎的條件是,經醫(yī)生證明獨生子女系嚴重病殘者,再婚夫婦只有一個孩子另一方為初婚者,夫婦均為少數(shù)民族者。 1982年,為照顧某些確有實際困難的群眾,山東省分別作出照顧生育二胎的城市“三條”、農村“七條”規(guī)定。1984年5月,山東省下發(fā)《關于二胎生育的暫行規(guī)定》,把照顧生二胎的“七條”規(guī)定拓展為“十六條”。 1985年11月的“海島會議”后,為照顧農村獨女戶實行有間隔地生育第二胎政策,整個山東省的二胎政策惠及范圍已經擴大至9個縣、110個鄉(xiāng)鎮(zhèn)。 經過總結試點經驗,1986年山東省出臺 《關于農村獨女戶實行有間隔地生育第二胎的決定》,規(guī)定獨女母親生育第二胎的年齡必須年滿30周歲。 截至2013年,“我們這連生育間隔都取消了,就是前幾個月剛發(fā)生的事情”,長島縣后溝村的一名婦女主任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包括育齡婦女必須年滿30周歲的規(guī)定,也不再是硬性的”。 發(fā)展:短暫反彈后持續(xù)負增長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變化的生育政策,是否給長島縣帶來人口數(shù)量上的明顯增加? “一開始的確有過一些反彈。”應紅艷表示,從1981年到1984年,長島縣共生一胎2177人,二胎只生64人,加上1980年以前已生了一個孩子而領了獨生證的700余人,積存了大量二胎需要補生。所以,在政策放開之后的幾年內,長島縣出現(xiàn)了短暫的人口高峰,1985年出生數(shù)上升到783人,出生率20.8‰,1986年出生988人,出生率25.1‰,1987年出生1143人,出生率28‰。 “由于政策一下子放寬,在1986年、1987年、1988年這三年,一度達到平均每年新生兒800~1000個左右的生育水平,但這樣的高峰期也是在預期范圍之內的。”應紅艷表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長島縣人口和計劃生育衛(wèi)生局獲悉,到了1991年,長島縣迎來了一次非常明顯的生育低谷,當年的年均新生兒數(shù)陡然下降到了不足500人,“這是政策放開后,長島第一波生育高峰之后的轉折點”。應紅艷說。 而到了1992年,年均新生兒數(shù)為600人,之后1993年、1994年的新生兒數(shù)量,均未超過600人/年,雖然有短暫的回升,和生育高峰時期還是不能相比的。 也就是在政策實施的第4年,新生人口的波峰開始走向波谷。到了1988年,出生數(shù)已降至911人,出生率22.14‰。從此之后,長島縣的人口出生數(shù)進入了一個平穩(wěn)的時期,多年來該縣晚婚率、晚育率均達95%以上,性別比在104以內。2006年自然增長率為-0.92‰,已近10年保持了人口負增長。 2008年,長島縣合法生育率達100%,晚婚率93.9%,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分別為5.79‰和-0.44‰,已經連續(xù)4年保持人口負增長。漁村符合二胎生育政策家庭自愿退掉二胎生育指標戶累計已達1390多戶,占漁村總戶數(shù)的三分之一,其中獨女戶46%。 2009年,全縣共出生人口184人,符合政策生育率達100%,性別比為104,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為4.27‰和-0.92‰,符合二胎生育政策家庭資源退標戶累計達1546戶。 截至到2013年,長島縣近兩年來的年均新生兒數(shù)量維持在不到200人/年的穩(wěn)定水平。 原因:利益導向定向刺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上述從當?shù)孬@悉的多組人口數(shù)據,心生疑惑,為何生育政策的寬松,沒有帶來人口的增長,當?shù)厝丝诜炊幱谙鄬Α白杂X”調整的狀態(tài)? “我不生,給我指標也不生。”樂園村一名飯館小老板表示。當記者追問原因時,這位小老板笑了,“看病有優(yōu)惠啊,算不算?” 飯館小老板口中的 “看病有優(yōu)惠”,是指新型漁村合作醫(yī)療(以下簡稱新漁合),根據記者在當?shù)氐恼{查,針對二胎放開政策的農業(yè)戶口人群,主動放棄二胎指標的家庭,將享受20%的個人醫(yī)療保險費用減免。 “比如我家不生(二胎),去年是一個人一年交70塊錢,今年全家每個人都免掉14塊。”飯館小老板給記者算了一筆小賬。 事實上,除了新漁合的優(yōu)惠政策,按照整個煙臺市的統(tǒng)一規(guī)定利益導向政策,還有不同等級的物質獎勵。“例如對于獨女戶,長島縣一次性以家庭為單位,獎勵200塊錢,村里也有100~200元不等的物質獎勵。”應紅艷表示,在獨生子女費方面,則按每個月5元的標準全覆蓋發(fā)放。 獨生子女在入托、中考等方面享受優(yōu)先,長島縣對考入重點大學的給予1000~5000元不等的獎勵,并對自愿加入新漁合、新型漁村養(yǎng)老保險的,在村集體給予補助時,提高獨生女、雙女戶家庭的補助標準。 在兌現(xiàn)獨生子女父母獎勵費的基礎上,2012年,部分鄉(xiāng)鎮(zhèn)還在計生家庭子女出生后由各村為其購買意外保險,實行計生家庭子女免費入園等優(yōu)惠政策,還對計生家庭提供水費和電費補貼,并展開特困計生家庭救助;對全縣漁村中的55戶貧困計生家庭,縣政府從計生公益金中撥出7萬多元資金,對其進行生活上的救助和生產上的幫扶。 對于主動放棄二胎生育指標的計生家庭,長島縣在經濟項目發(fā)展上,將眼光聚焦在投資少、見效快、利潤高的海產養(yǎng)殖項目,發(fā)動計生家庭以聯(lián)戶經營的方式進行運作,并優(yōu)先劃定生產海區(qū)、灘涂,優(yōu)先提供貸款擔保。 “有個很好的例子,就是漁家樂項目。”應紅艷表示,2012年,長島全縣30多家海產品養(yǎng)殖場吸收婦女就業(yè),實現(xiàn)年人均收入超過1萬元。北部各海島鄉(xiāng)鎮(zhèn)利用海島優(yōu)勢,扶持有一定經濟基礎的計生家庭發(fā)展深水網箱養(yǎng)魚項目,從魚種選購到成品魚的銷售,計生家庭的增收十分明顯。 更重要的是,獨生子女戶、雙女戶家庭在宅基地 (村建住房)分配、山(林)地、海區(qū)承包中體現(xiàn)優(yōu)先政策,對集體經濟組織按人均分配集體經濟收益、征地補償費,房屋拆遷補償費,宅基地分配以及其他集體收益時,對獨生子女家庭增加一人份額。 同時,計劃生育特困戶優(yōu)先享受低保、救濟補助,村辦企業(yè)優(yōu)先安排獨生子女和雙女戶家庭子女就業(yè)。 以2007年為例,該縣近5000漁戶中有1363戶自愿退掉了二胎生育指標,報名領取了 《獨生子女光榮證》,平均3.6戶中就有一戶不生二胎,其中夫婦共育“一枝花”的家庭占48.9%。 特點:經濟因素制約人口增長 在應紅艷的眼中,長島縣特有的人口格局變化,除了利益導向的原因,還有一些深層次的原因,主要是經濟因素的制約。 “我估摸算了下,我孩子今年1歲半,等到他大學畢業(yè)之前,我給他預留的教育成本至少得上30萬。”32歲的漁家樂店主小林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在長島縣,南長山鎮(zhèn)算是當?shù)厝搜壑械摹俺菂^(qū)”,當?shù)負碛邢鄬?yōu)質教育資源的兩所學校,亦位于城區(qū)。 當?shù)貚u民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我老家為例,我是北隍城的,到長島南邊來,坐車要5、6個小時,這就是交通成本。我的孩子小學三年級時得過來上學校寄宿,為了給她一個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孩子媽媽要來租房陪讀,房租一個月最便宜的是500~600塊,加上吃用的錢,和學校日常開銷的錢,一年下來再怎么節(jié)省都得兩萬左右。” “但孩子媽媽主要在家干農活,靠養(yǎng)殖海帶來賺錢,一年平均收入也不到兩萬,你覺得一個孩子負擔重不重?”上述島民反問記者。 根據當?shù)毓俜綌?shù)據統(tǒng)計顯示,2012年,長島縣島民農村人口年均收入為15000元左右。 養(yǎng)育成本的相對高企是一方面,由于長島旅游城市的特殊性,該區(qū)域的消費水平也并不低,樓市價格更是水漲船高。“看到那個樓盤了嗎?現(xiàn)在是7000元/平方米啦。”10月中旬,一名后溝村村民拉著記者指向該村正在施工的樓盤說,來長島買房的以外地人居多,這幾年房價越來越高。 除了長島地域性的經濟因素制約,《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隨機走訪中發(fā)現(xiàn),長島縣的城市人群與農村人群中,出現(xiàn)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生育觀念。 “誰愿意生?養(yǎng)一個孩子就很貴,放開我也不生。”“為什么不生?我就想要兩個孩子。”這兩句截然不同的答復,前者出自享受放開二胎政策的長島縣后溝村一名個體超市店主(農業(yè)戶口)之口,后者來源于不享受放開二胎政策的長島縣南長山鎮(zhèn)一名出租車女司機(城市戶口)。 城鄉(xiāng)政策的不統(tǒng)一,造就兩種截然不同的生育觀念。有業(yè)內人士指出,30多年來,針對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城市的計生政策緊,針對農村的計生政策松;針對本地戶籍人口的計生政策緊,針對外來流動人口的計生政策松。“城鄉(xiāng)二元且逆城市化傾向的生育政策,與地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矛盾已非常突出,調整非常緊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