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兩周左右的時間,寶寶就要誕生了,這本是一件令人激動的事,然而醫生的一句話,讓“準爸爸”如遭晴天霹靂:胎兒右腎集合系統分離約5毫米,情況很嚴重,已經錯過最佳補救時機! 近日,市民陳先生向本報反映,他前幾天帶懷孕的妻子去前埔醫院做彩超產檢,值班醫生突然宣布胎兒發育出現問題,而這個問題在此前的產檢中就已經出現,醫生卻沒有提前告知,陳先生認為,是醫生的失職讓他變得很被動。 “準爸爸”辭去工作全心照顧懷孕妻子 陳先生是家中獨子,今年初,他妻子順利懷孕,全家人欣喜不已。陳先生說,擁有一個可愛的小孩是他一直以來的夢想,因此他一直小心呵護。眼看著妻子肚子越長越大,今年7月,他甚至辭去了酒店廚師的工作,全職當妻子的“保姆”。 陳先生說,他的妻子懷孕后就在前埔醫院建卡,從2月17日開始,到那邊做檢查,前期都是一個月去一次,中期兩個星期去一次,后來是一星期去一次。幾乎每次檢查,他都是全程陪同。陳先生說,歷次產檢,醫生都說胎兒正常發育,沒有問題,他也就安心地等待當爹那一天的到來。 胎兒右腎出問題醫生竟沒提前告知 9月14日,陳先生照例帶妻子去前埔醫院做彩超和尿檢。“結果,值班的劉醫生很嚴肅地告訴我們,問題大了!”陳先生回憶道,“找主任醫生張醫生,她說,按照推算胎兒是38周,但實際只長到36周,而且胎兒的右腎集合系統分離約5毫米,醫生還說,這是營養跟不上造成的。”隨后,他問醫生有沒有辦法補救,醫生說,如果早點發現,也就是在32周之前,才有可能補救,現在子宮胎盤已經老化,無法補救了。聽到這個結果,陳先生瞬間蒙了,他的妻子更是傷心得當場落淚。 “怎么會這樣?”看著檢驗結果,陳先生怎么也想不通。當天晚上,他翻看以前的檢查原始記錄,意外地發現,就在7月27日產檢時就已經出現這個問題,檢查報告單上寫著“胎兒右腎集合系統分離約6毫米”。“檢查出這個問題時,胎兒還不到32周,也就是醫生所說的最佳補救時機。” 陳先生認為,當時值班的王醫生沒有提前告知,讓他錯過補救機會,醫院方面應給一個說法。 9月15日,陳先生再次來到前埔醫院,記者跟隨。對于為什么沒有提前告知,當事醫生王醫生的解釋是,右腎集合系統分離很正常,可能是胎兒尿液排不出去,導致腎積水等生理原因造成的,6毫米并不是什么大問題,只有10毫米以上才需要告知,而且也沒辦法通過補充營養的方式來補救。 “前前后后說法不一,讓我到底相信誰?”陳先生在迷茫中離開了醫院。 要等孩子出生后才能下定論 當天,記者采訪了前埔醫院醫務科黃科長。黃科長說,右腎集合系統分離主要有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原因,不同醫生前后判斷不一,但大方向是一致的:即陳先生妻子的胎兒右腎集合系統分離,很可能是生理原因,比較常見,問題不大。而把問題估計得嚴重的那個醫生,剛剛拿到執照,經驗不足。 黃科長表示,只有看到小孩出生后的實際情況,才能對右腎集合系統分離的問題作出判斷,并下結論。如果真是醫生存在失職,醫院方面會嚴格追究責任。陳先生也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向醫院或衛生局等投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