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秋,是秋天的開始。立秋后,很多地區仍然處于炎熱之中,盛夏余熱未消,因此素有“秋老虎”之稱。這種炎熱的天氣,往往要延續到九月中下旬,天氣才會真正涼快起來。
立秋后,白天仍然炎熱,但總的趨勢是天氣逐漸涼爽,往往白天很熱,而夜晚比較涼爽,早晚溫差變大。自然萬物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變為陰盛的轉折點,人體陰陽代謝自然也進入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
【一“快樂食物”抗秋燥】
秋天的氣候很干燥,人的情緒也容易跟著變得躁動不安。人們在初秋的這種反應,不單單是情緒和心理上的問題,很可能是人體的某些營養攝入不平衡引起的,多吃點“快樂食物”能有效緩解秋燥。
秋天干燥,體內容易產生火氣,小便少,生口瘡,神經系統也隨著紊亂。多喝“苦”水能潤燥除煩、穩定情緒。專家特別推薦“蓮心益智茶”,用10克蓮心、10克益智仁、12克百合、5克紅棗,開水泡服,可以當作秋天的保健飲品,能起到平心降火、養心安神的作用。
缺少鎂和葉酸的身體容易出現焦慮情緒。鎂是重要的強心物質,可以讓心臟在干燥的季節保證足夠的動力。葉酸則可以保證血液質量,從而改善神經系統的營養吸收。干果和綠葉蔬菜是鎂和葉酸的最好來源。
在初秋,人們可以適量多吃點胡桃、瓜子、榛子,菠菜、芹菜、生菜等。比如做道生菜葵花子沙拉,將葵花子、花生、洗凈的芹菜和生菜,用沙拉醬或者鹽和醋拌勻,即可食用。
維生素B1也是營養人體神經末梢的重要物質,維生素B6則有穩定細胞狀態、提供各種細胞能量的作用。維生素B1和B6在粗糧和豆類里面含量最為豐富。大家秋季可以每周吃3~5次粗糧米飯,選用大麥米、薏米、玉米粒、紅豆、黃豆和大米等(材料可自選),先把豆類煮到8成熟,然后和其他米類混合燜煮。另外,糙米餅干、糙米蛋糕、全麥面包等都可以常吃一些。
【二、秋季滋陰潤燥適當進補】
溫馨提示,秋季飲食應以滋陰潤燥為主,適量進補。
秋季食物吃得豐富很重要,既補充了夏季的消耗,又為越冬做準備。秋季飲食要注意適量,不能放縱食欲,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使人容易發胖,
大魚大肉等易上火的食物盡量少吃,在吃海鮮或燒烤時一定要注意新鮮度。
秋季飲食應以滋陰潤燥為主,如豬肺、龜肉、燕窩、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花生、鴨蛋、菠菜、梨等,這些食物與其它有益食物或中藥配伍,則效果更佳。
根據中醫營養學原則,秋季飲食中應少吃辛辣刺激如尖辣椒、胡椒等食物,應當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增加肝臟的功能,這樣可抵御過盛肺氣的侵入,冬瓜、蘿卜、西葫蘆、茄子、綠葉菜、蘋果、香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秋天是個吃南瓜的好季節。南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E,營養價值較高。除做成湯、糊外,還可以煮粥、蒸食、熬制、煮飯等。南瓜能改善秋燥癥狀,還可以治病,多吃南瓜也可以用于兒童蛔蟲、絳蟲、糖尿病的治療,并能減少麻疹的患病危險和死亡率,南瓜又為補血之妙品。
[三、秋天多吃膠原蛋白】
秋風一來,在帶走空氣中的濕氣,讓人感覺神清氣爽的同時,也將皮膚中的“濕氣”一起帶走了。眼看著皮膚失去光澤、頭發也有些干枯,除了需要及時換上更滋潤的保養品外,也別忘了把食譜調整一下。
秋季飲食調理的總原則,就是“燥者潤之”。根據中醫所說的“秋冬養陰”,此時應多食用一些滋陰潤燥的食物。膠原蛋白是皮膚細胞生長的主要原料,它不僅能滋潤皮膚,還能增加皮膚的貯水功能,維護皮膚的濕潤,使皮膚變得豐滿而富有光澤,所以此時可以適當多食用一些膠原蛋白含量高的食物。多吃魚是補充膠原蛋白最好的方法,另外,豬皮、豬蹄、牛蹄筋、雞翅、雞皮、軟骨等也富含膠原蛋白。
當然,還可以使用一些專門補充膠原蛋白的產品。如琪樂美膠原蛋白,它是高純口服魚膠原蛋白肽,粉末狀。易吸收,能為您迅速補充膠原蛋白,為您的皮膚保駕護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