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痛批所謂“惟恐央企攪局 中國燃氣股東爭奪董事局控制權”一文
從中國燃氣公司罷免李小云、徐鷹的職務至今,徐鷹漏洞百出、荒唐可笑的媒體表演系列已經陰魂不散地
糾纏了我們近兩月余:
在剛剛遭到罷免,奪取公司的美夢破滅之時,徐鷹等人覺得失了面子,心中懷著對“反對者”的無比憤恨
,開始利用媒體大造聲勢,粉飾自己的惡行,攻擊中燃董事會,尤其對外資股東無理貶斥以泄私憤。同時
,他們內心仍或多或少存在僥幸,妄圖通過各種手段,重奪中燃的控制權。這一時期,徐鷹的主要媒體代
表作包括“韓國SK虎視眈眈 中國燃氣控制權激烈爭奪”(下稱“虎視眈眈”文),以及“再陷高層動蕩
中國燃氣未了局”(下稱“再陷”文)。
而當李小云、徐鷹的董事服務合約被強制終止后,他們的心態(tài)和策略都發(fā)生了改變,開始重點無中生有地
制造中燃股權不穩(wěn)、眾買家要介入接盤的謠言,以期為中燃制造麻煩,好趁亂渾水摸魚。其代表作為“中
國燃氣誰屬:眾買家謀劃接盤”(下稱“誰屬”文)。
隨著股東大會的臨近,李小云、徐鷹變得驚慌失措,兩次以海峽金融的名義發(fā)表聲明(即,“海峽金融對
中國燃氣全體股東的呼籲”,下稱“聲明”;以及“海峽金融致中國燃氣全體股東和香港交易所的公開信
”,下稱“公開信”):一方面,李、徐威脅中燃董事局,聲稱“反對李、徐”就是“反對政府”;另一
方面,李、徐又一反之前對外資股東的攻擊誣陷,開始極盡諂媚之能地拉攏外資股東,聲稱中外股東要團
結起來,其目的是為了騙取股東大會上的支持。
從徐鷹媒體系列五部曲中不斷改變的謊言和基調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徐鷹等人前后矛盾、左右搖擺的
心路歷程。而于4月21日,徐鷹推出的媒體系列之六“惟恐央企攪局 中國燃氣股東爭奪董事局控制權”一
文(下稱“惟恐”文),則昭示了徐鷹等人的最新心態(tài)和下一步的行動策略!此時離股東大會的召開只有
短短五天時間,結果已基本明朗化,徐鷹等人心知自己大勢已去。4月23日,徐鷹趁著周末悄悄讓人收拾
了他在中燃深圳總部的辦公室,卷“鋪蓋卷”溜了。徐鷹一伙明白,在被股東大會罷免之后,他們的種種
惡劣行徑都將被世人所知,從此聲名狼藉,再也無法在香港上市公司擔任董事了。因此,他們開始做魚死
網破的準備,妄想通過“惟恐”一文扭轉事態(tài)的發(fā)展基調。
徐鷹的媒體系列“表演”之六在立意上絕對有別于他之前的五篇大作,面對自己日暮窮途的窘境,懷著“
老子得不到、也不讓你們得好”的扭曲心理,徐鷹等人開始拼命把問題政治化,把“李、徐因破壞公司而
遭罷免”的事實胡扯成“中資與外資的矛盾”,為自己失勢后仍能打擊中燃公司做鋪墊。“不是自己的東
西,或者將不為自己所有的東西,總要破壞了才快活”,徐鷹等人把“政治化”作為他們用來實現一己之
私利、傾瀉一己之私憤的最后手段!其用心之險惡,眾位頭腦清醒的讀者們需不得不加以提防!
下文中,筆者會把“惟恐”一文中的謬誤拿出來剖析一番,與君“奇文共賞”。不過,“惟恐”一文中有
多處是照抄了“聲明”、“公開信”中的謬論,為了節(jié)省篇幅,本文僅僅列出幾個重點,就不一一重述了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見“把謊言進行到底:怒斥海峽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關于‘反對罷免李小云、徐鷹職
務’之聲明”、“謊言與謬誤的怪胎:批駁海峽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反對罷免李小云、徐鷹的公開信”。
一、自相矛盾的“派系斗爭受害者”論
【原文】“有消息人士表示,當有董事提出,在4月26日股東特別大會上,除了動議罷免李小云、徐鷹之外,
也要動議罷免劉明輝,當時執(zhí)行董事龐英學、獨立非執(zhí)行董事毛二萬反對,龐、毛二人是支持劉明輝的。”
【解析】把一切反對自己的都說成是“派系斗爭”,也算是徐鷹的一貫做法了,倒也沒什么特別的,偏偏
就是編故事的時候口徑老是對不上,前后矛盾,讓人實在是摸不著頭腦。這里的“消息人士”表示“龐、
毛二人是支持劉明輝的”;而徐鷹在第一篇媒體文章,即“虎視眈眈”一文中,某“知情人士”卻說:“
龐、梁是劉明輝和黃勇認可的人……SK 集團為劉明輝引入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很自然SK集團與劉、黃一派
關系密切。”兩個版本的說法根本就不一致,難不成所謂劉明輝的陣營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里出現了大洗
牌?——走了“梁和SK”進來了個新的“毛”?徐鷹造出的所謂“派系”未免也太不穩(wěn)定了吧?
徐鷹用投票結果來劃分“派系”的方法雖然“簡單明了”,但是如何保持前后邏輯一致就很困難嘍。中燃
董事會里有一位外資董事,他在3月3日罷免李、徐職務時投反對票(也是唯一的反對票),3月14日罷免
他們董事職務的時候投棄權票,3月26日強制終止李、徐雇傭合同時投贊成票。按照徐鷹的邏輯,這位外
資董事不知究竟算是誰的人呢?這位外資董事對于罷免李、徐的態(tài)度轉變,充分說明了他處理問題的謹慎
嚴肅的態(tài)度(由于這位外資董事平時并不在公司總部,對于一些具體情況的了解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
通過了長時間的調查了解,他終于投下了莊嚴的“罷免票”!中燃董事局的每一位董事都有自己調查取證
的過程,都有自己的獨立判斷。徐鷹把投票傾向說成“派系”的表征,就難免自相矛盾了。
這里,還必須要指出“惟恐”一文所炮制的謬誤。獨立非執(zhí)行董事毛二萬在3月14日的董事會上投的是棄
權票,而不是“惟恐”一文所稱的反對票。
二、文過飾非的“引入央企而遭罷免”論
【原文】“中國燃氣指出,罷免李小云、徐鷹的另一個理由是,他們在中國燃氣危機時與中央企業(yè)進行接觸
。此前有消息指出,中國燃氣有高層與中石油有接洽。”
【解析】值得玩味的是,中國燃氣從沒對外指出過“罷免李小云、徐鷹的另一個理由是,他們在中國燃氣
危機時與中央企業(yè)進行接觸。”中燃公布的罷免李、徐德原因是“有部份董事會成員認為本公司主席李小
雲先生(「李先生」)及本公司副主席徐鷹先生(「徐先生」)於二零一零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第一次就事件舉
行的董事會會議內並沒有完全披露他們對事件的了解。”這個所謂的理由是海峽金融為了給李、徐粉飾所
發(fā)表的“聲明”中提及的,“部分董事罷免李先生及徐先生的另一個理由是他們在中國燃氣危機時與中央
企業(yè)進行接觸。在沒有簽訂任何意向、協定情況下,被部分董事指責背著董事局引進央企。”“惟恐”一
文中所提到的所謂“中國燃氣指出”,究竟是誰、在什么時候、以什么渠道指出的呀?不知道究竟是作者
不嚴謹地亂寫,還是有目的地誤導呢?看來作者是感染上了徐鷹喜歡搬弄是非的傳染病了。
至于對海峽金融就“李、徐因引入央企而遭罷免”的說法的批駁,讀者可以參閱中國燃氣的公告,也
可參見“把謊言進行到底”一文的論述。
三、改頭換面的“液化石油氣業(yè)務分歧”論
【原文】“上述香港分析師表示,“中國燃氣的股東對公司控制權的競爭,很可能是由于對公司經營方向有
較大的分歧。無論是阿曼石油公司還是韓國SK能源,都在LPG(液化石油氣)領域擁有相應的資源及行業(yè)經驗
。” “2008年后,韓國SK能源逐步增持在中國燃氣的股份,海峽金融的股權份額則在逐步下降。或許這
正是兩方分歧的體現。上述香港分析師也指出,海峽金融更傾向于保持原有的天然氣與管道燃氣業(yè)務,并
不支持公司涉足LPG業(yè)務。對于原董事總經理劉明輝引入兩家外資能源企業(yè),以及大舉進入LPG業(yè)務多有微
詞。”
【解析】這已經是徐鷹關于罷免給出的第五個版本的解釋了,第一次罷免的借口是,李、徐為“黨派斗爭
的直接無辜受害者”(見“虎視眈眈”文);第二次是說由于“對于收購中裕燃氣的不同訴求”(見“再
陷”文);第三次,“沒有絕對優(yōu)勢的大股東,導致內部分裂”又變成了罷免的理由(見“誰屬”文);
第四次又被粉飾為“徐鷹等人背著董事會引進央企遭到董事會反對所以被罷免”(見“聲明”一文);到
了“惟恐”一文,罷免李、徐的原因又搖身一變,成了“對于LPG業(yè)務的分歧”!拜托了,撒個謊能不能
從一而終阿?理由編來編去的、次次不同,累不累呀?當別人的智商都有問題嗎?臉皮倒是夠厚的!
和前面五篇的信口雌黃一樣,“惟恐”一文再次試圖利用讀者對于實際情況的陌生來做文章。中國燃氣早
在2008年年初就準備涉足LPG業(yè)務,這個決定是在董事會進行過表決,在香港聯交所進行過公告的。所謂
“多有微詞的海峽金融”的“代表”李小云和徐鷹當時在董事會上就此事都是投贊成票的。或者說,李小
云、徐鷹對于LPG業(yè)務根本就沒有“微詞”,因為此二人從來就沒有對液化石油氣行業(yè)進行過調研,從來
也不去中燃的上海總部。對業(yè)務一竅不通的李小云、徐鷹談何什么“微詞”不“微詞”的?過了三年,又
跳出來說自己“不支持公司涉足LPG業(yè)務”,說謊話也請打個草稿成嗎?
此外,對于前五篇文章的駁斥,可以參見“觀其文、知其人:徐鷹媒體五部曲的荒唐可笑”,以及“謠言
止于智者:嚴斥所謂‘中國燃氣誰屬:眾買家謀劃接盤’一文”、“謬之章:駁斥所謂‘再陷高層動蕩,
中國燃氣未了局’一文”、“滿紙荒唐言:痛斥所謂‘中國燃氣控制權激烈爭奪’一文”。
四、最新研制的“國資與外資之爭”論
【原文】“在公司董事職位爭執(zhí)的背后,是國資與外資股東的權利之爭。”
【解析】“惟恐”一文拋擲出的上述雷人觀點,揭示了徐鷹一伙下一步行動策略的主旨。不過,由于其故
意歪曲事實的本質,自然就難免荒謬可笑了。首先,按照徐鷹的“派系斗爭”邏輯,李、徐之被罷免都是
代表劉明輝的董事搞出來的(此點在徐鷹系列媒體文章中被反復強調)。海峽金融在其公開“聲明”中,
更是大張旗鼓地宣傳,中燃董事局不代表全體股東的利益,僅僅代表劉明輝的利益。按照這個邏輯,中國
燃氣目前的“權利之爭”就應該是李小云、徐鷹與劉明輝之間的“爭奪戰(zhàn)”。問題是,劉明輝無論在國籍
上,還是在血統上,都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所謂“國資與外資”之爭,又是怎么回事?劉明輝什么
時候變成了外國人?
其次,海峽金融在公開“聲明”中說要“中外股東團結一致”,那么李小云、徐鷹以及海峽金融到底在“
國資與外資”的“爭奪”中,代表哪一方?海峽金融在“聲明”中宣稱,中國燃氣引進外資戰(zhàn)略股東都不
乏海峽金融的貢獻(當然,事實上,李小云、徐鷹根本就不管這事)。例如,“聲明”說,海峽金融扮演
的四個角色之一就是,“引進戰(zhàn)略股東以改善股東結構。在成功促成中國石化入股中國燃氣後,先後同意
了亞洲開發(fā)銀行、印度燃氣和阿曼國家能源公司及韓國SK 集團等戰(zhàn)略投資者入股中國燃氣。”那么,倘
若如此的話,這個“外資股東欲奪權控股”之局面的始作俑者就應該是海峽金融自己。誰讓海峽金融把“
老外”拉進來的?徐鷹又不斷宣傳,中國燃氣的“外資股東”違反了國家的政策,看來這個“危害國家經
濟安全”的始作俑者也是海峽金融。2010年,當“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積極準備投資入股中燃的時候
,李小云、徐鷹跳將出來,表示堅決反對,最終還如愿以償地把中燃與中投的合作攪黃了。當年,中燃在
境外向外資配售股份的時候,李小云、徐鷹卻投了贊成票。
總之,針對這個“國資與外資之爭”,李小云與徐鷹在2010年有四大“戰(zhàn)略決策”,其“影響意義”頗似
“深遠”:(1)堅決反對央企(“中投”)入股中燃;(2)積極贊成中燃向外資配售股份;(3)偷偷
讓中資(海峽金融)大幅度減持中燃股份;(4)陰謀制造“劉、黃事件”,抓捕了中國燃氣的第一大中
資股東。“惟恐”一文所聲稱的“國資與外資之爭”,如果確有其事的話,那么不就是李小云和徐鷹一手
制造的嗎?
“惟恐央企攪局 中國燃氣股東爭奪董事局控制權”作為徐鷹媒體系列的第六部,在一如既往地散布謊言
與謬誤的同時,更別有用心地炮制了新的陰謀,妄圖把事件政治化,挑起中資、外資之間的矛盾,進而把
中燃公司拖進他們的政治陷阱。對于徐鷹一伙的這個陰謀,我們必然要徹底將之戳穿。
此外,還有一件事值得一提。在“惟恐”一文發(fā)表的前后幾日之內,徐鷹一伙指使了一些不法分子,深更
半夜地給中燃公司的高管打恐嚇電話。電話的內容大致是說,“你馬上從中燃滾蛋,否則就對你不客氣”
云云。徐鷹先生白天高舉“保衛(wèi)國家安全、救國救民”的旗號,晚上又給別人打恐嚇電話,這是什么性質
的行為?那些不斷地為徐鷹炮制系列文章的記者朋友們,那些一再將徐鷹的謊言正式刊出的媒體朋友們,
你們了解你們的這個服務對象,“徐鷹先生”,他的真面目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