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經實行了7年的“五一”黃金周將于明年取消,清明、端午、中秋將成為新的法定假日,這是明年的法定節假日調整初步方案中規定的內容。國家發改委新聞處處長文步高向記者證實,新的放假草案將于近日公布,并通過各種渠道向社會公布并征求意見。
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假日改革課題組負責人蔡繼明表示,新草案中取消“五一”長假及增設民族傳統法定節日的內容已經明確,預計不會再有大的變動。
“五一”長假取消已成定局
“不出意外的話,明年的‘五一’長假將被取消。”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大學假日改革課題組負責人蔡繼明博導告訴記者,新的放假草案已經出爐。“新草案的主要內容已經明確,就是取消明年的‘五一’長假,將清明、端午、中秋增加為法定假日,‘十一’不變,春節長假前挪一天將除夕包含在內。”
蔡繼明透露,日前在杭州舉行的全國政協組織的一次會議上,部分政協委員已經就新的草案提出了意見。“不少專家學者、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都提交過類似的提案,取消黃金周、增設傳統節日的呼聲越來越高。新草案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聽取了這些聲音。”
“假日制度也有生命,終究會走向終結。1999年起設立黃金周讓人們享受到了長假的歡樂,但其弊端也開始日益明顯。”蔡繼明說。
黃金周帶來的假日經濟成為支持黃金周保留的主要依據。“但事實不是這樣。1999年之前,全國連續數年的旅游收入增長都在22%左右;實行黃金周之后,連續7年來每年的旅游收入增長卻降低為12%左右。黃金周還使股票、期貨等交易,以及會展等活動不得不暫時中斷,損失了不少經濟收入。”
專家:“沒有反對的理由”
“取消黃金周有百利而無一害,對新草案我想不出什么反對的理由。”蔡繼明說,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取消黃金周是典型的“帕累托”改進,意思是這種改變在不損害任何一方利益的情況下,至少使一部分人受益,而黃金周取消的受益者卻是全社會。
長假期間,一些著名的旅游景點和城市都會吸引大批游人,也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這種現狀是病態的,而且黃金周取消并不意味著他們的收入就會減少。”蔡繼明解釋說,為了應付長假時集中到訪的游人,景區及相應的城市都必須動用大量的資源,但長假一過,很多資源也隨之浪費,環境破壞卻日益嚴重。“應該學會細水常流,合理地根據淡旺季調配資源,這樣不僅能節約成本、保護環境,還會增加收入。”
對于新的放假草案,中國民俗學會副秘書長黃濤也是舉雙手贊成。“‘五一’、‘十一’是政治性節日,相對來說,清明、端午和中秋等節日更能引發人們的情感認同。”執行了7年的“五一”長假即將取消,不少人表示自己會很不習慣。“黃金周我們只習慣了幾年,但這些傳統節日我們習慣了幾千年了,為什么就不能改回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