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伴侶增多不等于“性趣”增高、六成女大學生后悔同居、廣州醫院人流室屢見女中學生……昨日,廣東省性學會第十一次學術年會召開,會上總結了過去一年廣東性學研究方面的優秀論文。其中,青少年早戀、大學生同居、女研究生擇偶難等成為近年來性學研究的最新焦點。三分之二大學生認可同居
一項對全國24個省、市在校2000名本、專科學生的調查顯示,有接近三分之二的大學生對同居行為持較為寬容的態度,其中男生比例明顯高于女生。
“自由”、“個性”、“人性化”的生活方式使大學生對未婚同居的現象習以為常,高校的性教育和管理漏洞也為大學生未婚同居大開方便之門。雖然所有高校都明令禁止同居,但多數學校認為只要不惹麻煩,如懷孕等,學校一般不加干涉,等于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調查還顯示,有12.3%的人表示曾懷孕過一次或多次,但由于性知識的缺乏,他們對懷孕或同居引發的疾病缺少應有準備。同時,受傳統男權觀念的影響,與人同居未能結婚的女性會遭受更多輿論壓力。這項調查顯示,超過六成發生過同居行為的女大學生表示后悔。
廣東兩成青少年有性行為
近年來,廣州街頭穿校服的中學生當眾擁抱接吻已不是新聞,“甚至有中學生帶著吻痕‘明目張膽’地去上課,還跟老師說是被蚊子咬的。”據廣東省計生協負責人稱,目前廣東省醫院人流登記資料顯示,20歲以下做人流者占總人次的20%。據此推測,廣東有性行為的青少年至少占25%。
據廣州市荔灣區兩家大醫院門診手術室統計,其門診人工流產者中20歲以下的占總人次的15%,最小的僅13歲,穿著中學生校服來做手術的女中學生經常可見。廣州市某醫院人流室2007年1月-7月的數據顯示,每月有超過60名未成年女性做人流,青少年婚前性行為、人工流產、宮外孕都大幅度增加,但許多中學生對這些采取無所謂的態度,甚至奉為“時髦”、“前衛”。
女研究生受歧視越來越難嫁
性學會的新研究表明,女研究生越來越難嫁。更有甚者,網上近來流行一種說法“世界上有三種人:男人、女人、女博士”,已經直接將女研究生歸為第三性。
在性學會的研究論文中,有人認為,不可否認有一部分女研究生因為專心學業無暇顧及情愛,但將這個高知群體貶為“第三性”是明顯的性別歧視,其實,更多的是折射出傳統的“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男權主義思想。
另一方面,部分女研究生受“女權主義”影響,追求自由、獨立,不愿意圍著“鍋臺”轉。由于自身素質提高,她們對婚姻和配偶的要求更高,再加上自己具備獨身的經濟能力,因此“寧缺勿濫”,“沒有合適的就不嫁”,導致出現女研究生“嫁不出去”。
多談“性”不等于鼓勵性行為
據廣東性學會研究顯示,廣東未成年人發生性行為的比例排在全國前列,但是廣東的中學生性教育卻相對落后。
性學會針對廣州十所中學的調查發現,4所中學從來未開展性教育活動,5所中學僅按初中《生理衛生》教材上課。個別學校年級組長甚至說:“這還需要教育嗎?他們懂的比我還多。”
同時,70%的孩子從來不與父母談“性”,不少父母認為,“少談為妙,知道得太多等于鼓勵他們發生性行為。”對此,廣州市計生局副巡視員段建華表示:“實際上,未成年人的性行為已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學校和家長不講,孩子就通過其他的途徑獲取性知識。”
在廣州,中學生就可以通過地下渠道,在半公開的音像市場輕而易舉地買到成人雜志、電影,再加上網絡上五花八門的性信息,使不少處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偷吃禁果”并導致懷孕。因此,不少專家呼吁,既然中學生的婚前性行為無法避免,堵不如疏,只有社會、學校、家庭更好地擔當起教育的責任,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專家還表示,多談“性”并不等于鼓勵性行為,這一點還需要社會各界統一認識。 |
|